•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从文学“意境”与“典型”角度 谈温庭筠“花间词”的审美超越


打开文本图片集

花间词的形成与发展是晚唐文坛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温庭筠的“花间词”既具有贵族妇女闺阁情思“绮丽香软”的特点,又在品格气韵上超越了“偎红倚翠”的浮艳情调。本文将从文学“意境”与“典型”角度具体讨论温庭筠“花间词”的审美超越。

从某种意义上说,初唐至晚唐的诗词发展经历了一个“奇异回流”的过程:初唐时期,来自陇西朔风雄健之地的李唐王室吸收陈隋两朝灭亡的经验,提倡正统雅正、利于治国安邦的文化礼教,但另一方面从心理上深感北方战乱数百年来诗词文化建设的不足,对典雅富丽的南朝诗词倍感钦羡,故以帝王为首的宫廷诗,以反映宫廷富雅精致生活与带有南朝诗词阴柔特点以表缠绵情思的应制诗大量出现,但二者均有模拟前朝风月情怀而缺乏自身时代特色与责任感的弊端;故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初四杰”为代表的诗人,开始从雄朴古劲的北方生活与国家统一昌盛的时代责任中寻找灵感,摆脱了诗词界推崇绮丽柔靡、以表达个人情思为主的齐梁之风的束缚,将诗词摹写的对象范围拓展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黄沙朔风,赋予这些平凡意象新的美学特征,為自信雍容、名家辈出的盛唐雄音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及至晚唐,随着大唐帝国的日渐式微,从容自信、大度洒脱的盛唐时代仿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与讽刺,对时代政治倍感失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个人情绪抒发中寻求慰藉,其风格整体偏于主观化的沉郁缠绵,此时的诗词发展再一次从对大时代浩荡雄浑、气象万千之气的抒发,回到对个人内心与精微事物之敏感惆怅的临摹。(剩余3765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 怕黑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6期

    青年文学家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