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而下的“合法化”到形而上的“正当性”

—微型小说的叙述哲学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史,文体的兴废与社会语境息息相关,其演变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统治阶级的需求。对于文体种类的分别,标准不一。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成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两晋时期,陆机的《文赋》则将文体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及的文体则多达三十五种;比《文心雕龙》稍晚成书的《昭明文选》,更是仅诗歌就分为二十三类。(剩余11343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