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与编码:“上海制造”作为国际传播的三重策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曾经以“电影之都”成为国际文化舞台的“一张名片”。譬如,以《长相思》《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为代表的电影佳作,不但留下了“十里洋场”的城市标签,也塑造了“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座不夜城”等标志性声音景观,形成一种声画结合的立体文化记忆。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好莱坞电影如《上海快车》(1932)、《陈查理在上海》(1935)、《上海的女儿》(1937)、《上海风光》(1941)、《陈查理之上海眼镜蛇》(1945)、《上海小姐》(1947)等乐于以“上海”命名,它们有的以上海为背景,有的却与上海这座城市毫无瓜葛。(剩余893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