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融合的医学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 TP311.5 文献标识码 A
在当前国家推动新医科发展、积极建设健康中国的情势下,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改革高度重视对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208年,教育部正式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即加快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其核心目标在于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该计划着重强调需将新医科建设作为重点推进方向,突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固有局限,推动医学教育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进而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教育部期望能更为有效地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满足社会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1-3].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育契合时代需求的多学科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任,是医学人才成长的摇篮,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医学教育的新需求.这既是医学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创新人才素质提出的新期望.为实现这一目标,高等医学院校需要从诸多方面人手,对教学理念加以创新,适应时代变革趋势;改进和完善课程模式及实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和资源;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顺利实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将得以深入探索并重新构建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而为培养符合新时代医学发展要求的多学科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此举不仅响应了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也紧密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创新人才的迫切期待[47.
近几年,医学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和变革.随着全球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科技的迅猛进步,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医学生已成为各大医学院校的重要目标.各校纷纷出台政策和支持措施,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8-10.汕头大学医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不断探索并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更加专注于医学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简称“中心”).结合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的独特办学特色,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中心开展多学科融合背景下医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旨在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使之具备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设计,逐步建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并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由学会创新技能,产生创新意识,最终形成乐于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剩余86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