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唢呐多种可能
——观张倩渊“丝路唢呐专场音乐会”所感兼谈“新大众文艺 ”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25年6月7日,当唢呐演奏家张倩渊手持亚美尼亚嘟嘟克吹响《苍吟》的第一个长音时,原本热闹的音乐厅里立刻安静了下来。这件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在一位年轻的中国唢呐演奏家的吐纳间流淌出苍茫的丝路叙事一使得这场音乐会更像是一次文化基因的交汇与解码。作为唢呐界唯一的“金钟奖”“文华奖”双料金奖得主,张倩渊以“丝路唢呐”为名,在6月初分别于成都、西安的舞台上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丝路音乐之旅:她手中的唢呐时而化身波斯商队的驼铃(《塔赫特随想》),时而变作贵州山野的歌谣(《树魂》),时而又熔铸成电子脉冲中的京韵(《朝锣暮鼓》)。(剩余53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