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田野 跨界融通

——评赵书峰《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十六讲》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自“南京会议”(1980 年)召开以来,西方民族音乐学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研究视角逐渐进入中国音乐学界,在四十余年的发展中,民族音乐学学科观念对中国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间的冲突、博弈、争论日渐显著,尤其是对本土化“田野”与“方法”经验的探讨延续至今。90 年代以来,伍国栋的《民族音乐学概论》(1997 年,2012 年)、杨民康的《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2008 年)、张伯瑜编译《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2007 年)和《世纪之交的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2012 年)等力作,为民族音乐学在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理论层面的探索提供了诸多启示。(剩余5209字)

试读结束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