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水泥砂浆终凝前水化特征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探究水泥砂浆终凝前的水化及水分布特征,减少水化过程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不利影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NMR)设备实时观测水泥砂浆凝固过程中孔径和水分分布变化,并基于核磁共振T2谱定量表征了水泥砂浆水化程度以及水化速率,揭示了水泥砂浆终凝前微观孔隙结构、水分分布及水化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毛细孔随水化程度的提高逐渐转变为更小孔径的过渡孔和胶凝孔;试件内部孔隙中存在水的传输及转移,前3 h内物理束缚水主要转化为沁水覆盖在试件表面,部分传输到胶凝孔中;3 h后,有更多小孔隙生成,在毛细孔压力作用下,毛细孔中的水传输到过渡孔和胶凝孔中;水化程度随水化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水化速率以倒“S”形变化,初始阶段逐渐减小,当减小到休眠阶段后基本保持不变,随后又加速反应一段时间后保持稳定。(剩余1365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