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义:从“问”的意义到“在”的意义

——陈思和先生《从广场到岗位》的启示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20世纪80年代开始读到陈思和先生的书,但第一次见到陈思和先生,是90年代初,在河南大学的校园里,印象中好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会议,或者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或者是中国新文学学会年会,记不清了,许多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学者都在,陈美兰教授也在,为什么记得,因为陈思和先生把我当成了陈美兰教授的研究生了,我向他做出了解释,我的研究方向是文艺学。(剩余664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