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物理影像空间的建构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引言

少数民族文化与纪录片有着天然的亲缘性,初代纪录片拍摄者例如弗拉哈迪及格里尔逊等人,都将镜头对准远离文明社会的部落群体。在当代社会,纪录片作为一种强大的影像媒介,不仅能够起到记录濒危文化的作用,还能帮助深陷于现实空间而难以移动的部落文化跨越时空界线,使民族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鉴于纪录片所拥有的特性,和当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关键问题:我们如何通过影像手段真实地呈现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如何更有效地传达各民族非遗的精神内核?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如何利用影像工具搭建起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桥梁?

在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中,将物理空间与空间的实践(spatialpractice)相对应,强调物理空间是人们运用生产方式进行实践活动的具象化场所,在少数民族非遗纪录片中体现为真实的空间物质形态、场所空间、空间场域中的人等。(剩余4788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