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称纪录片的自我言说策略探究

——以《最后的棒棒》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引言

自维尔托夫创立电影眼晴派以来,“出其不意地记录生活”便成为部分电影人的最高追求。电影眼晴派强调记录的真实性,反对依赖扮演的传统叙事性影片,为后世纪录片理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电影美学流派的争锋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引导下,影视创作者开始尝试将自我诉求的明确表达与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剩余514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