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从红舞台到大荧幕的戏曲审美嬗变

——以京剧《杜鹃山》为例

一、红舞台——戏曲的解放

红舞台戏曲脱胎于“十七年”的母体而进行集全国之力共同发展的极具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文艺形式。刘乃伦最早在关于京剧改革的国防剧团(1938年11月成立)的文章中曾说:“提起京剧改革,人们往往先想到1942年10月成立的‘延安平剧研究院’,而实际最早的革命现代戏诞生在抗日烽火熊熊的胶东战场上。(剩余4516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