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润璞论元杂剧的剧场性艺术特征及翻译策略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西方汉学界对中国戏曲缺乏足够的认知以及译介方式的问题,致使西方世界对中国戏曲形成了很深的误解。西方当代汉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力图改变这种误解,美国学者柯润璞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在其研究中国戏曲的权威性著作《忽必烈汗时期的中国剧场》中,不仅力图还原元杂剧的“剧场性”艺术特征,而且特别附上他本人全文翻译的三部元杂剧《李逵负荆》《魔合罗》和《潇湘雨》,用以说明元杂剧的“剧场”性质和特点。(剩余14377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