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黄宗羲人物之性的比较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理同气异”与“气异理异”是朱熹对人物之性的整体把握。朱熹虽极力排佛但仍受到佛教影响,将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天地流行发育万物,天地纯然至善“天地之性”因此是纯然至善;“气质之性”是受到气禀夹杂的“天地之性”。而黄宗羲坚持理气一元论立场,提出“一本万殊”命题,重新梳理了理、气、性、心之间关系,进而认为人与万物同处在于“一本”即均由一团和气生化,“万殊”则在人禀得“有理之气”而物禀得“无理之气”。(剩余5988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