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诠释新探

——兼论孔子何以为孝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 对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诠释,因涉及伦理矛盾,故而历代注家异说纷呈,并试图为其存在找合理性依据,然仍有让人诟病的诠释漏洞。为此,从“无改于父之道”的诠释困境入手,分析产生困境的原因在于对“三年”词性的不确定,对“父之道”理解的偏差以及对 “孝”认识的不足。就“三年”而言,是一个模糊的时间概念,言其时间之久。(剩余622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