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理想主义”重造的精神土壤

以贺照田的“陈映真文”为起点,余旸、程凯、冷霜三位的讨论与展开{1},已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对于理想主义的理解,注入了很多新的、非常丰富的内涵。正像冷霜在文章中提到的,“理想主义”这一表述在中国大陆的日常语境中,往往会有两种固化的理解:一是意味着“缺乏现实感”,一是指“毛时代”独有的思想行为方式,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解其实分享了同样的认识前提。(剩余5998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