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庄子》中髑髅意象

——从鲁迅《起死》说起

髑髅,作为人死之后所遗留的尸骨,一直被当作死亡的象征。按《说文解字》:“髑,髑髅,顶也。从骨蜀声。”髑髅应指死人的头骨。髑髅这一意象在先秦典籍中只出现在《庄子》以及《列子·天瑞》中。在《庄子》中出现了两次,均在《至乐》中。而《列子》中的内容与《庄子》中第二段大致相似。自《庄子》以降,髑髅所衍生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著名的有汉代张衡的《髑髅赋》、魏曹植的《髑髅说》、元代的道情《庄子叹骷髅》、明代王应麟杂剧《逍遥游》、清末梨园京剧《敲骨求金》以及鲁迅先生收录在《故事新编》中的《起死》一文。(剩余4398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