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双减”政策下,为破解多主体间协同性不足的问题,促进政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促进中小学生参与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以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方式—治理过程为分析框架,探究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协同治理仍存在“部门墙”现象,表现为治理主体结构失衡,治理目标考核异化,治理方式手段有限,治理过程协同不足等问题,导致非政府组织参与度较低,合作共识尚未达成,多元治理模式尚未形成,协同机制有待建立。(剩余1162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