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法官详解“校园欺凌”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随着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定的不断普及,在家长、学校、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欺凌”现象得到有效治理,但欺凌事件并未彻底杜绝。这个游荡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背后的“幽灵”如何辨别?由此造成的伤害如何赔偿?哪些主体对此负有责任?

案例一:构成校园欺凌有5个要素

【案情回顾】

室友王某、肖某怀疑李某偷拿东西,二人搜查了李某的书包,但一无所获。(剩余267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