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疗愈电影与家庭温暖现实主义叙事的中国式改编与主体观照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秉持现实主义创作法则,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群体,诞生了众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提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多元家庭结构认知的深化,逐渐成为银幕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刘奋斗,2024)讲述了福利院长大的无臂女性福佳艺、听障少年福满多两人相互支撑的生活,婴儿丢丢的突然闯入唤醒了两人新的希望和情感寄托,传递出生命中的微光和温暖的故事;《小小的我》(杨荔钠,2024)以脑瘫少年刘春和的成长轨迹为主线,通过其突破身心障碍的逐梦历程,在帮助外婆重燃舞台梦的温情叙事中,完成对亲情裂痕的弥合与生命价值的哲学叩问;《不说话的爱》(沙漠,2025)以聋人父亲小马与健全女儿木木的生活为核心,讲述了小马在争取女儿抚养权不慎被骗“触犯”法律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听障人群的生活困境与成长力量。(剩余751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