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乡愁·记忆:中国动画中“乡土意识”的数字化迁移
之于中国,“乡土意识”一词由来已久。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基于这种“乡土性”的社会底色决定中国人在长期农耕文化中对土地崇拜的“乡土”而生发的“乡土意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显性基因。关于“乡土意识”的概念解读,学者们从不同维度进行了研究。从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集体无意识”的视角出发,“乡土意识”可视为“原始意象”的潜在意象,即“种族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拥有他的祖先所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说,它们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应”[2。(剩余1132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