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巴赞与电影新浪潮银幕: 从放映的心理原理角度进行的考察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德烈·巴赞及以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阵营孕育出了弗朗索瓦·特吕弗、雅克·里维特等世界级电影大师,在战前电影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电影放映的心理学、摄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的进化观三大具有开拓性的理论;前者以《电影手册》为阵地持续向彼时的电影行业输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以导演尤其是“作者导演”[1]的身份开启了对陈腐电影观念的攻击;后者则为欧洲电影新浪潮乃至整个电影创作的实践打下了古典电影理论中最坚实的基础。(剩余596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