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悲扬喜降噪提神

——从巫术走向艺术的打击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如果在音乐教科书中将打击乐置于“噪音”的贬义性词语下,并以此对比民间描述“锣鼓齐鸣”“锣鼓喧天”“紧锣密鼓”“开场锣鼓”“威风锣鼓”“当面锣对面鼓”等带有喜兴气息和赞赏口吻的词汇,就会明显感受到两者之间的不同。老百姓的口语,没有贬义性,与教科书截然相反。为什么城里人觉得不入耳的音响,乡民反倒享受?为什么城里人视为“声音污染”的“音源”乡村视为“生存资源”?只有节奏,没有旋律,既属于音乐好像又不属于音乐,乃至列入“低端”的音响,乡民为什么却持有赞赏态度?这就要从人类学角度寻找乡村社会对打击乐不离不弃的原因。(剩余5420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