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入”“归”例说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成公十八年《传》:“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传》例言四种自外入内书法,然考诸《经》文,甚多不合。宋王晳《春秋皇纲论》、刘敞《春秋权衡》等皆有辩驳。如桓公十五年“郑伯突入于栎”,郑厉公杀檀伯而入栎,显然非国逆。冬,鲁、宋、蔡、卫四国会于袲,谋伐郑,将纳厉公,弗克而还。(剩余387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