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度敏感化”的时代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敏感”在汉语里往往带有负面色彩,但在西方, 它成了进步的代名词。德国哲学家斯文娅·弗拉斯珀勒(Svenja FlaßpÖhler)在其新著《敏感与自我》的开篇,勾勒了一位生活在十一世纪的男性形象。这位男性是冷酷无情的骑士,在战场上通过血腥的杀戮追求荣誉,日常生活中则以致命的决斗作为消遣。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没有世袭贵族身份的普通男性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要么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凭借军功跻身骑士阶层;要么依附领主,成为战乱中最易受害的平民。(剩余624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