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不为“真面目”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元丰七年(一0八四),苏轼左迁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壮阔的山水引发逸兴壮思,他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指出认识事物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在二0二三年用英文出版的《上海的智能手机与老龄:从文化革命到数字革命》(下文简称《上海的智能手机与老龄》)的导论部分,王心远引用此诗,表明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剩余6572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