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至北宋时期上虞青瓷的烧造工艺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浙江上虞作为我国瓷器的著名发祥地之一,其制瓷历史从东汉时期的小仙坛青瓷窑开始,至北宋逐渐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上虞窑在制瓷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突破是其重要的特点。通过梳理考古资料,从窑炉形制、装烧工艺及窑具特点的角度分析各个时期浙江上虞地区青瓷窑场的烧造工艺特点,发现:上虞地区的龙窑结构由东汉时期短窄型发展为三国时期长宽型,由前陡后缓发展为前缓后陡,增加了挡火墙、深窑基、排烟室等结构而逐渐完善;装烧方式由明火裸烧、叠烧发展为匣钵装烧,后又退回了明火叠烧,窑具由三足间隔具逐渐多样化,后创造出瓷土质窑具、匣钵装烧与复合垫圈装烧,说明了上虞青瓷由汉至唐时期装烧技术进步,但至北宋时期又衰退的过程;烧造工艺反映了上虞地区窑业生产由商周、汉代起,至三国两晋时期达到第一个生产高峰,东晋时期低迷,至唐、五代时期再起而达到第二个生产高峰,最后至北宋逐渐衰退至消亡的过程。(剩余110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