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电子探针技术在岩石学中的应用——以沙峪口岩体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以沙峪口岩体的花岗闪长岩样品单矿物地球化学数据为例,揭示了电子探针在岩石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包括矿物种类鉴定、矿物环带结构研究、厘定岩浆过程等。电子探针数据显示:磷灰石的MgO含量由核到边先减小后增加随后又减小,呈震荡变化规律;黑云母的 MgO 含量为9.07%~9.33%,FeO含量为21.56%~22.06%,Na2O 含量为 0.1%~0.18%,全碱(Na2O+K2O)含量为7.57%~9.48%,Fe 2+ /(Fe 2++Mg)的比值为0.75,应归类为铁质黑云母;斜长石的 An含量变化为13.78%~28.39%,变化范围较小,与典型岩浆混合过程中结晶的斜长石特征不一致。(剩余14502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