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我·自我·超我

——《聊斋志异》中婴宁的精神分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 婴宁是被作者蒲松龄倾注情感最多的人物形象,婴宁的笑也是学者们关注与阐释较多的热点,却很少以精神分析的角度去深挖。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婴宁的精神层面。由身世与经历形成的本我的一派天真,到大智若愚的自我的转变影响深远而形成超我,成为“撄而后成”的理想之人,“我婴宁,殆隐于笑矣”的悲剧是蒲松龄痴于科考且痴于《聊斋》的道家、儒家思想交织的映射。(剩余615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