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原乡想象 ——论潘雨桐小说中的哲性乡愁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 潘雨桐在马华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被低估,其作品大多是步入生命之秋时对人如何栖居于非“家”土地的思考。流寓许久的潘雨桐渴望精神还乡,创作冲动隐喻为哲性乡愁。在辨认原乡时,双重的故乡带来了双重的创伤记忆,文化中国的原乡形象因此无法被清晰勾勒。与潘雨桐共同持有哲性乡愁的是第三世界的同胞,身份的迷思和无所归附的尴尬使得他们沦为赤裸生命,他们以隐匿的方式建筑命运共同体。(剩余8857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