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拍照留痕”落入形式主义陷阱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刮起一阵“拍照留痕风”:清扫道路要拍照,维修设施要拍照,施工建设也要拍照……“拍照留痕”已经成了一些行业从业者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不同于以往单纯用手机拍照记录,如今的“拍照留痕”工具已升级为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的“水印相机”APP。其不仅能对拍摄画面的时间、地点、项目名称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并添加,防止信息被窜改,还增加了照片云端储存等新功能,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因此在不少行业备受青睐。(剩余116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