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以“山竹”台风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种适用于广东省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后的抗灾救灾、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指导下,综合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3方面,构建了一套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加权综合法、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构建了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为例,对广东省进行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并形成了1 kmx1 km的综合风险区划图和评估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该模型评估出的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中高风险地区与灾情报告相符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3)广东省台风灾害高孕灾环境敏感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粤东潮汕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植被覆盖度低;4)广东省台风灾害高承灾体脆弱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粤西茂湛地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耕地众多、城市化程度高;5)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综合风险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包括阳江市、江门市、珠海市、深圳市、惠州市、汕尾市等.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论;广东省;“山竹”台风;台风灾害;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X43 DOI:10.12202/j.0476-0301.202126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的上升,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台风由于发生概率高、强度大、路径预测难、影响范围广,致灾程度在当今仅次于暴雨洪涝灾害.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最主要的台风灾害生成区,占全球生成总数的36%.广东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且拥有狭长的海岸线,因此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登陆的主要地之一,
据统计,广东省登陆台风的次数约占全国的1/3,且广东省各项灾情指标几乎都是全国最高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广东省是中国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其中,1985-2006年台风灾害共造成广东省伤亡21 540人、倒塌房屋169.915万间、经济损失高达2 505亿元,同时,随着广东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台风造成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因此针对广东省进行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对其防灾减灾工作、抗灾救灾决策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全省灾害风险区划管理工作更是直接的基础性工作.
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Miller、Emanuel、Holland等学者认为台风所带来的暴雨、大风是直接的致灾因子,因此他们从致灾因子角度评估台风灾害风险.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lu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发展,Zhang等、Wang等学者基于GIS技术结合开放数据,并利用模糊完备评价理论进行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史培军提出“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共同组成灾害系统”的概念,并和丁燕基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提出了台风灾害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陈香、张晓宇等、郜志超等从台风时空分布、灾害脆弱度、风险评估及灾害损失角度对台风灾害进行系统的研究;高歌等、刘合香等、于小兵等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对台风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陈文方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2方面对长江三角洲的台风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由现有的研究成果可见,基于GIS技术对台风灾害风险进行叠置分析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趋势.但现有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还不能全面地结合人类经济社会及文化行为的响应、驱动与抵御机制.且评估指标体系无法很好地融合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其中承灾体的评估宏观统计数据居多,缺乏客观空间数据.目前评估尺度多以县或市为单位,缺乏精细化到像元尺度的评估,且大部分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主要以多次历史事件来统计台风灾害的分布规律,但因台风路径预测难,影响范围大,前述评估结果很难符合单次台风事件。(剩余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