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伦理的依循与限度:论王弼的“无善”与“为善”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汉末名教之治的崩溃诱发了伦理危机,促使魏晋学者反思并重释终极价值与世俗伦理间的关系。王弼在其著作中通过协调“无善”的价值本体与“为善”的伦理事实,一方面取消纲常名教的至上地位并从理论上杜绝任何形式的道德独断论,另一方面效法道之运行无为而治,令人民各循其性不相妨害,以挽救失序的世俗秩序并带来事实层面的“为善”。(剩余15134字)

试读结束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