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发展:连接过去与未来

第八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引言

所谓目录,姚名达之言最为精确,即:“遍辨其名之谓目;详定其次之谓录;有多数之名目且有一定之次序之谓目录。”[1]殷商时期,甲骨文的标记编号、有序排列与分类存放,可视作我国目录工作之萌芽。至汉代,刘向、刘歆奉旨校书所成《别录》《七略》开创并奠定了中国古代自录工作与自录体制之基本模式,“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古典目录学的核心价值旨趣,这也是古典目录学优于近现代目录学的一大方面。(剩余18403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