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第四纪红土漫反射光谱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赤铁矿(Gt)和针铁矿(Hm)是土壤和沉积物中比较常见的对气候变化具有指示作用的矿物。本文利用漫反射光谱技术(DRS)结合热磁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新余(XY)、湖南长沙(CS)、江西南昌(NC)、湖南岳阳(YY)、安徽郎溪(LX)地区较为典型的第四纪红土剖面的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第四纪红土中,无论是网纹红土、均质红土还是下蜀黄土,均含有一定量的赤铁矿和针铁矿,赤铁矿的一阶导数主峰的峰高值远大于针铁矿一阶导数主峰和次峰的峰高值,这表明第四纪红土中赤铁矿的含量远高于针铁矿,且在同一剖面中,均质红土中赤铁矿含量与网纹红土差别不大;结合热磁的数据及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均质红土层磁化率大于网纹红土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细颗粒磁性矿物含量的差异;均质红土与下蜀黄土层漫反射光谱特征存在一定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剩余1115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