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理论的文体转化与创作实践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本文以清代作家李渔的小说《无声戏》《十二楼》为中心,探讨其戏曲理论的文体转化与创作实践。通过分析具体篇目,揭示李渔将“结构第一”“立主脑”“密针线”等戏曲理论原则融入小说叙事的创造性实践。李渔的文体转化不仅开创了清代拟话本小说的新范式,也为戏曲理论与小说创作的跨文体融合提供了重要参照。

一、李渔与《无声戏》《十二楼》

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问世后,宋元旧篇的改编空间渐趋狭窄。(剩余3305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