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行书
    行书进步而合用,西晋“大行于世”,仍以锺繇行书为法,但结字趋向欹侧。东晋王羲之完成了行书书法的“古今之变”。唐以来,书家皆以王羲之行书为法,尤其重视《兰亭序》,以及《集王圣教序碑》。
    刘涛
  • 旅行书单
    编者按: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有固定路线和攻略的“换个地方吃饭睡觉,下车拍照,到此一游”式旅行早已不再吸引人,他们更希望在漫无目的的行走中探索城市,在街头巷尾感受城市的历史、人文和风俗。希望这份书单能为你的城市漫步之旅增添一些趣味和灵感,十一假期将至,如果你已经有了旅行计划,可以随身带上其中一本;如果你计划宅家享受美好时光,那就让这些关于旅行的书来填补闲暇时光吧。《美丽、遥远又野性》[德]马蒂亚斯·波利蒂
  • 行书《东坡题跋》
    作品曾入展:第四届全国青年展书法篆刻展,第九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2021“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展等。
  • 学写行书
    接着,对话逐步展开,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外公没有直接教“我”一笔一画写某个行书字,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让“我”去归纳出行书的特点,再因势利导地讲解练习行书的注意事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我”好学好问
    邝原
  • 行书·《东坡题跋》
    抓住笔法内核,虽以碑意写帖、碑帖兼容,却一任自然、心手相契,达到气象浑脱、质文兼美的效果。全篇亮点更在于将文本的情绪完全交融到笔墨之中,任由渴笔直书、不能自已。释   文:慈雅游北方十七年而归,退老于孤山下,盖十八年矣。平生所于往还者,略无存者。偶出蔡公书简观之,反复悲叹,耆老凋丧,举世所惜,慈雅之叹盖有以也。作品介绍:作品引篆籀笔法入行草,线质坚浑而笔势灵活,碑帖兼容,气象浑脱,入选第七届
  • 赵孟行书风格分析
    在大字行书时,单个字结体通过外拓,内擫的不断变化,下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枯湿浓淡,用笔飘逸却不失稳重,使得作品整体充满了灵动。
    沈逸飞
  • 六行书
    解构主义的火焰一切从内部开始。像是沿着叶脉开始生长一样,那些火焰,顺着一个方向,义无反顾地在奔跑着,在一场战役中丢失了最后的城池,丢盔弃甲地疲于奔命。它只是极其微小的个体,齑粉的内核总是带着渲染的颜色,夸张的外表依旧掩饰不了虚伪的内心。是谁给了它伪装大师的称号?是的,我不该带着歧视的观点去判断,错误的解读往往比一只豁口的碗更加让人寝食难安,就像一根弦被挑起后的回声总是会惊动一只栖居在树间的鸟,它们有
    王光龙
  • 行书观念的流变与王羲之行书地位问题再认识
    “行书法”(一说为“推行书法”之意)。
    温见涛
  • 天下三大行书
    【文本解读】天下三大行书,各有千秋,却共同诠释了书法艺术的真谛——以笔传情,以墨达意。
    祝勇
  • 米芾行书幽赜新探
    自有米芾,后辈学习行书者便难以绕过这座高山。近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习书者无不希冀通过对米芾传世书迹的临习和研究探求米书奥秘,把握其书写规律,从而尽快接近米书的艺术高度。
    沈南欣
  • 天下三大行书
    因此他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复杂的文本,不仅它的情感复杂,连写法都是复杂的,仔细看去,里面不仅有行书,还有楷书和草书,是一个“跨界”的文本。即使行书,也在电光火石间,展现出无穷的变化。
    祝勇
  • 董其昌行书艺术特色浅析
    董其昌行书另一个重要用笔则是连带牵丝,这种用笔使得点画之间联系紧密、连绵不断,在行书中有着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是行书贯通气息、上下衔接的直接体现。
    袁世龙
  • 流行书单,灵魂的毒药
    套用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当你追逐各种流行书单时,书单制作者正在代你思想,你不过在遵循他的意图。你的思维在追逐书单时停止了,因此会有轻松的感觉,还会泛起即将获得最好的知识及思想的幻觉。
    宋石男
  • 行书生之路 向教师致敬
    很多年前,读聂震宁的短篇小说《长乐》,惊叹于它短短6000字的小巧玲珑,厚重的文学味道满溢而出。15年后再读,幽默依然,快乐更浓,对于小城市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让人感慨。“长乐是一座城,但它也像是一个人。”聂震宁的微信号昵称就是:长乐人。15年来,他致力于全民阅读的推广……然而,他从未离开写作,今天,他的首部长篇小说《书生行》终于与读者见面。聂震宁的小说,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故事陈述的背景广西沂山
    屈一平
  • 唐太宗行书取法王羲之
    《晋祠铭》前面部分偏楷书较为端庄,中间部分偏行楷轻松自然,最后部分偏行书情感流露。
    冉佳欣
  • 《米元章行书真迹》考释
    此米芾行书真迹,极有可能经其认真鉴别,当为真迹。沈廷镛本身精楷书,“自少至老,虽短札寸简,未尝以行草行之”。他自小濡染家学,“于书画金石,鉴别尤精”。此行书经其家两三代人珍藏守护而得以公之于世。
    雷丽娟
  •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村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这首词作于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公元1189年),当时词人已经五十岁,被罢官闲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之滨。词人在湖畔新筑的楼屋,登楼远眺,可见附近灵山一带的山冈。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这一句总写词人在带湖附近的山冈上游览、憩息的情况。词人避暑在松冈,避雨在
    〔南宋〕辛弃疾
  • 《小学生行书欣赏》教学初试
    书法是书法家心里开出的花,这节行书的书法欣赏课的尝试,让学生感受了行书书法的艺术之美,在孩子们心里播下汉字书法美的种子,也使我窥视了书法教学之妙。
    徐玉清
  • 赵孟頫 《行书三札卷》
    1922年底,赵孟頫《行书三札卷》随着黄筌《写生珍禽图卷》、宋徽宗《画王济观马图卷》等一批传世名迹被藏在溥杰的轿厢中带出宫去。此后它随着溥仪去了天津、长春。
    贺玮
  • 米芾行书的美学风格探析
    行书作品中,枯墨太多会让观者觉得太燥,浓墨太多则会让观者觉得太湿,所以一篇行书作品中墨色变化一定要安排妥当。
    金子钰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