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经济视角的地热能供暖推广研究及政策建议
    一是积极探索区域整体连片开发示范推广模式,对于地热能资源禀赋好、治污降碳工作任务重的地区,先行先试,开展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快速带动地热能供暖的规模化发展。
    张军田
  • 贵州省地热能行业协会成立
    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贵州省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长期从事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有关优强企业分别分享了地热能产业发展中的体会和经验。
    王浩
  •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及影响研究
    还可建立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信息共享平台,便于各部门信息有效流通,避免出现地热能开发的不规范行为。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监督应对方法,促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李晚楠 高海峰 刘浩东
  • 地热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随着国家地热能系列政策法规及行业地方标准的陆续出台,为我国地热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刘坤伦
  • 倾力发展地热能 开辟增长新空间
    目前,贵州省已形成铜仁等地热能开发利用新型商业模式,能源央企对参与贵州地热能产业发展意愿强烈,发展条件日益成熟。
    孙旸 杨辰 李奕樯
  • 地热能热起来
    2025年,我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地热能的开发前景令人充满希望。
    刘颖
  • 未来10~15年中国浅层地热能发展方向战略分析
    创新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开展地热能城镇集中供暖,建设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区(国务院新闻办,2020)。
    卫万顺 李翔
  • 地热能的自白
    其实,地热能也是清洁能源之一。作为该领域正冉冉升起的新星,我还是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的主力军之一。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曾肯定过我的价值。
  • 绿源公司:地热能开发行业引领者
    练就地热能开发“秘籍”多年来,绿源公司以打造地热能开发“技术先导型”企业为目标,不断引进和吸收冰岛地热能开发先进技术和理念,坚持自主研发,形成了资源勘查评价、地热钻井
    高小荣
  • 如何用好地热能资源这座宝库
    一是地热能成员众多,通常说的地热能是指赋存于地球内部岩土体、流体和岩浆体中且能够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热能,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3类浅层地热能,以及水热型中深层地热能和干热岩地热资源。
  • 贵州地热能开发加快“升温”
    贵州省能源局新能源处负责人认为,如何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加快降低地热能开发和利用成本,扩大使用规模和应用场景,形成地热能综合开发和梯级高效利用的完整技术体系,是贵州地热能行业必须正视和倾力研究的关键问题
    刘坤伦
  • 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提出了浅层地热能开发环境监测方法和标准,建立了浅层地热能动态监测网,搭建了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为规范我国浅层地热能利用监测工作提供了指导。
  • “热情”似火
    福深热l井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这口井采用“双驱钻井+高压喷射”等多项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在地下3900米处找到了温度达150摄氏度的地热能源,在地下5123米处找到了温度达188摄氏度的地热能源。
    浮黎
  • 废弃油气井地热能开发系统概念模型研究
    单靠地层天然裂缝进行地热能开发,采热率较低,下一步可将增强型地热能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田童木 梁思成 胡杨琳 骆紫娟 樊佳玉
  • 地热能与油气“平起平坐”?
    即便如此,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截至2022年,地热能仅占美国公用事业总发电量的0.4%。欧洲地热能发展同样如此。该地区的地热能发电装机量,在电力装机总量中的占比不足1%。
    谷晋
  • 贵州省安顺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模式探究
    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和推动地热能勘查及开发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安顺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强化地热能资源统一管理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充分挖掘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潜力,大幅度提高地热能在安顺市能源利用中的比重
    罗树应
  • 淮安城市规划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及潜力评价
    3)计算了各分区浅层地热能容量和换热功率,评价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潜力。
    时国凯 姚文江 王宽彪
  • 舒适凉风来自地下“天然大空调”
    如入选国家能源局《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汇编》的贵州省地质科技园浅层地热能中央空调项目及遵义中建建国酒店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姚东
  • 河南摸清浅层地热能资源折合标准煤67.42亿吨
    据介绍,河南省浅层地热能主要储存于各类松散堆积物及其孔隙内的地下水中。
    周强 郑晓辉
  • 地球的“热”情
    直接制冷前两种形式主要是通过采集深层高温地热能,产生电能或高温热水进行制冷,而浅层地热能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种冷量。
    吴璋翔 李先庭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