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实例分析ESE避雷针在海外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太阳能,2016(4):26-28.[3] ZHANG Y,LI B H,DU Y P,et al.
    俞年昌 赵大威 王伟
  • 钢铁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经验介绍
    太阳能学报,2021,42(4):253-259.
    王海波 栾国文 杨领芝
  • 风切变指数对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选取的影响分析
    摘 要: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轻量化的柔性塔筒技术的运用,使得在较低风切变指数下提升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变得可行。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与风切变指数基本呈正比关系,风切变指数越大,轮毂高度越高,发电量越大,相应的投资成本也显著增加。探讨了风切变指数与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一种新的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选取模型,综合考虑轮毂高度提升带来的发电收益增加和投资成本增加之间的关系,以财务净现值作为不同
    岳俊 谯刚 李文龙 汪志斌
  • 太阳能-埋管换热器增温填埋垃圾技术的性能研究
    通过太阳能-埋管换热器增温填埋垃圾试验系统中的热量表可以采集得到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量为16.61 MJ,埋管向垃圾填埋体的供热量为16.50 MJ。
    陈广平 樊海鹰 王恩宇 沈海笑 张学友 王志
  • 光伏组件表面清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coating;superhydrophobicity;superhydrophilic;photocatalysis收稿日期:2022-05-25基金项目:湖南省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纳新 刘震 陈一锋 李俊
  • 老旧风电场改造难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山地风电场塔筒-基础-地基相互作用有限元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8,39(7):2060-2066.
    杨璐 周成
  • 小型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设计
    [2] 闫孝姮,吴琨,王改华.双跟踪模式的智能太阳能追踪系统设计[J].电源技术,2015,39(10):2166-2168.[3] 刘卓娅.
    赵一尧 帕孜来•马合木提 郭志远 王弘鸣
  • 基于PVsyst的单面与双面光伏组件最佳安装倾角对比
    [5]马竞涛.单面和双肩光伏组件最佳安装倾角的设计对比研究[J].太阳能,2022(6):85-89.
    刘鸿宇 李博斌
  • 智能清扫机器人在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p[1]居发礼.积灰对光伏发电工程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2]陈东兵,李达新,时剑,等.光伏组件表面积尘及立杆阴影对电站发电功率影响的测试分析[J].太阳能
    荆永昌 智光超 宋占岭 张记 王子卿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氢能在新能源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融合互补,发挥氢电耦合协同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交通、建筑及工业领域的深度脱碳。
    殷朝辉 蒋利军 刘蔚 刘皓 李衫衫 王骊骊 于庆河 李帅 米菁 郝雷
  • 风电机组设计标准中风模型的演变过程
    摘 要:风参数是风电机组设计中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参数,其取值直接影响风模型的准确性,进而影响风电机组的设计成本及其在现场环境中的适应性。为了使中国风电行业从业者了解风电机组设计标准中风模型的演变过程,在风电机组设计开发、适应性评估等各个阶段选用更为合适的风模型及其参数,重点介绍了正常湍流模型(NTM)、极端湍流模型(ETM)、极端运行阵风(EOG) 模型、方向变化的极端相干阵风(ECD)模型、极端风剪切(EWS)模型
    李翠萍 吕品 张志弘
  • 风-光-柴-储微电网能量管理的日前优化调度策略分析
    摘 要:针对风-光-柴-储微电网能量管理日前优化调度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风-光-柴-储微电网结构,并建立各发电部分的输出功率和成本模型;其次,以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制定微电网能量管理日前优化调度策略,并建立相应模型;最后,以某算例进行能量管理日前优化调度策略效果验证。验证结果显示:通过采用所提出的能量管理日前优化调度策略,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负荷要求,同时所配置的储能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的存储可再生能
    万炜兴 周龙 谢丽蓉 包洪印 张琦
  • p型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的PID研究
    摘 要:对p型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在负偏压、正偏压下的电势诱导衰减(PID)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此类光伏组件背面发生PID效应后的电性能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1500 V偏压下进行PID测试后,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96 h PID测试后此类光伏组件背面的电性能急剧下降,正面的电性能也受到明显影响;在200 W/m2太阳辐照度条件下,此类光伏组件正面和背面的电性能损失更加明显。将PID测试延长至480 h后,与9
    孙晓寅 林皓 陈鹏 马超
  • 多能互补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系统装机容量规划及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4] 安源,郑申印,苏瑞,等.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双层优化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3,44(12):510-517.
    秦柯 胡江 刘小江 何向刚 马蕊
  • 一种新型疏水涂层应用于光伏组件的实证研究
    [9] 徐新建,宋宗恩,孙绍銮.包埋镧铝合金纳米团蔟的金属陶瓷太阳能吸收涂层及方法:CN102350847A[P].2012-02-15.
    王安宇 刘仁杰 周昭民 章国生 蔡晓溪 郭泓霏
  • 资源集约化条件下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太阳能,2019(12):20-23.[2]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光伏支架结构设计规程:NB/T 10115—2018[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詹永和 余智珩 刘萧何
  • 3A级大型脉冲式太阳模拟器的仿真与实现
    不同光谱响应太阳能电池测试差异性研究[J]. 电子元件与材料,2018,37(2):30-34.[14] 高雁,刘洪波,王丽,等. 实用型三谱段太阳模拟器的设计与研制[J].
    袁五辉 丁官元 刘海波 袁驰 李颂战
  •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暖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地暖系统的太阳能贡献率为11.4%。
    李学媚 吴会军 邹锐婷 徐涛 唐旭东
  • 考虑碳交易的高铁车站光伏发电潜力分析
    太阳能,2022(2):5-11.[14] 余操,许盛之,姚建曦,等. 灰尘导致的光伏电站发电损失的对比实验[J]. 太阳能学报,2022,43(4):243-248.
    张蜇 闫姝蓉 贾利民
  • TOPCon太阳电池中多晶硅层磷掺杂工艺的优化及其对电性能的影响
    太阳能学报,2021,42(11):41-45.
    钱金忠 左克祥 王安 杜东亚 凡金星 高纪凡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