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12期) 电子版

类型:月刊  类别:人文科普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     展开
原价:¥14.80   促销价:¥8.89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丨极地探秘:冰的记忆 海的传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的两个极点,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同是冰雪世界,却各有洞天。 南极有独一无二的野生动物、、一望无际的地平线,寒冷荒芜,却又富饶迷人。 200年前,探险家们一路南行,第一次抵近这片神秘的大陆。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法尔...
特别策划丨中国科学家的极地梦
2021年国庆节前,中国科技通史展览“科技的力量”中展出了一块石头。那是1984年,中国第一支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的时候,采集到的南极岩石标本。 如今,过去了将近40年,中国已经在极地建造了5座科学考察站。这些...
特别策划丨南极之巅的中国“梦之站”
“高冷”的昆仑站 1999年,笔者带领中国第1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100千米,第一次进入冰盖(Dome)区域。那一次,五星红旗第一次插在了南纬79度16分的冰盖腹地。从1996年开始至1999年,中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实...
特别策划丨 极地冰海“传送门”
月池系统的诞生 即便在夏季,南北极海域也存在大量海冰。海冰会阻碍舷侧下放科考设备。如2014年3月,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号在普里兹湾遭遇严重冰情,导致大部分站位无法按计划开展科考作业。 所以,雪龙2号在设计阶段,科研人员决心要给新...
特别策划丨飞越地球最南端
理查德·伊夫林·伯德的紀念雕像 埃尔斯沃斯使用的北极星号飞机 百年前航空初探极 人类第一次飞行在南极上空是在1902年2月4日,英国海军军官、探险家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乘坐热气球从南极海岸上飞了起来...
特别策划丨激光“剑”指南极苍穹
如今,中國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令人鼓舞的空间站时代。你可曾想过,地球大气层和太空的边界在哪里?航天器在飞出大气层的旅途中,能感受到怎样的环境变化?遥远两极的大气与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或联系?为揭示极区大气的秘密,中国科学家把遥感探测的激光“剑”...
特别策划丨打通“冰上丝绸之路”
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制作的北极海冰及北极航道示意图(供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制图/武胜利) 北极航道又被称作“冰上丝绸之路”。随着北极地区气候变暖和北极浮冰逐渐减少,北极海域的通航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新“黄金水道” 北极航道分为东...
特别策划丨气候变化“指挥员”: 南极冰盖与北极海冰
南极和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和敏感区,南极冰盖和北极海冰的演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当南北极升温速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时,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影响呢? 北极熊跳跃冰裂隙(摄影 / 沈辉) 逐渐消融的南极冰盖 南极冰盖是南极大陆积...
特别策划丨极地之灵:北极熊与因纽特人
与北极熊相遇 笔者一到达美国阿拉斯加,就听说当日凌晨1点到早晨,有7只北极熊闯入工作站。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去看北极熊。 北极的王者 北极熊主要依靠捕食海豹为生。当冰冻实后,海豹要在冰上打洞,爬到冰面上呼吸,北极熊就守株待兔般等在那里,海豹一...
特别策划丨南极的“白色守护者”
随着全世界越来越关注极地开发利用,极地的医学保障需求也日益迫切。在中国极地科考的漫漫长路上,极地医学的科研人员又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呢? “极昼”“极夜”的挑战 南极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存在很多的自然和社会应激原,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引起考...
探索发现丨马铃薯中的科学:土豆不“土”
马铃薯也会染病毒 马铃薯(俗称土豆)天生就是一种好食物,它们产量高,营养全,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强,又可以是蔬菜又可以当主食,简直是完美。但是,马铃薯也有自己的苦衷,比如病毒。 大家对病毒并不陌生,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病毒就是一种植物病毒——烟草...
探索发现丨槲寄生
槲寄生果实的颜色根据其寄生植物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百变”槲寄生 槲寄生又名寄生子,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灌木植物。槲寄生作为一种半寄生植物,可以从所寄生的树上汲取一部分营养,同时自身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对寄主的影响较小。它可以寄生于榆、杨、柳、...
探索发现丨神舟十三号背后的黑科技你知道吗
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神舟十三号:星夜赴天河 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与“收官之战”,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
探索发现丨给中微子测体重
中微子:神秘的“隐形人” 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不带电,个头小,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号称宇宙间的“隐形人”。 科学界从预言中微子的存在到发现它,用了20多年的时间。普通人从未见到过这种神秘粒子的“真身”,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
探索发现丨绿水精灵
...
探索发现丨飞机适航的那些事
提及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适航”一词常常与其同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报道中。那究竟什么是适航呢?适航,是航空器本身及其各部件、各系统适于空中航行的最低安全标准。通俗地讲,航空器过不了适航这一关跟产品不合格是一个道理。 什么是适航 1903年,...
科学微距丨冰冻景观中自然编织的石头图案
挪威斯瓦爾巴群岛的天然石头圈,每个圆圈大约有3米宽 大自然中充满重复的模式,这些模式是世界之美的一部分。一个国际团队结合新颖的实验和计算机建模,使用现代工具来解释寒冷景观中形成的重复石头模式。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名誉教授伯纳德...
科学微距丨大脑中的绿色氧气发生器
青蛙过着两栖生活,一生中拥有多种呼吸方式——可以通过鳃、肺和皮肤呼吸。现在,德国科学家开发了另一种方法,将藻类引入血液中来供应氧气,让蝌蚪直接“呼吸”。 为了探索这种可能性,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汉斯·斯特拉卡(Ha...
科学微距丨“魔法”书签为纸质书注入新活力
英国萨里大学先进技术研究所和数字世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电子系统,让纸质书的读者只需在页面上放置“魔法”书签即可访问相关的多媒体内容。 在测试了一系列原型之后,最终的优化版本是在书脊附近的页边印上光学条码,使用带有嵌入式传感器的书签...
科学微距丨声音·数字·趣闻
声音 传染病问题大多是人与微生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建国 近日,在天津论坛之“城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公共卫生安全”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徐建国提出,传染病的趋势在发生变化。过去,传染...
科学微距丨新型能源竟在“脚下”
地球的地核内核温度达到6000摄氏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相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壳漂浮在地幔这个隔热层上,它很好地把热量隔绝在地下,保护着我们。2021年TED大会上,气候活动家、钻探技术专家杰米·比尔德(Jamie Beard)介绍...
科学微距丨绝了!这个窗户会变魔术
你见过这样的窗户吗?它可以随着太阳光的强弱,自动调节光线强度、改善室内采光,还能将酷热的太阳光直射温度降低至少9摄氏度!这么神奇的魔术,是如何实现的呢? 和太陽光做游戏的变色智能窗 目前,全球发达地区有超过1/3的电能被用于室内照明与温度调...
科学微距丨高压下,碳材料的神奇“逆袭”
说起最硬的物质,大部分人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金刚石,也就是鉆石。但是近日,中国科学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碳材料,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非晶体物质。这种物质不仅硬度超过了金刚石,而且具备金刚石不具备的韧性,以及半导体特性。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
科学微距丨手把手教你DIY照相机
19世纪,法国发明家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8个小时的曝光。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使用操作简单的照相机就可以轻松拍出高清的照片。其实,自制一款简易照相机也并...
艺术中的科学丨燃烧的艺术
琉璃,是皇家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2009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琉璃中的科学 琉璃烧制技艺的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们数百年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琉璃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适应着新的变化。 蔣建国在制作九...
艺术中的科学丨白鼬:艺术品中的小猛兽
白鼬为什么在艺术品中频频现身? 这种小动物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魅力呢? 名画中的“银鼠” 15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为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公爵的心爱之人加莱拉尼,绘制了一幅肖像画——《抱银鼠的女子》,连同她的宠物“银鼠...
兵器与谋略丨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常德乃湘北之重镇,川贵之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11月,侵华日军发动了所谓的“常德作战”,试图打开通往川渝的门户。两国开战后,经过54天激战,中国军队奋勇阻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虽然曾短暂失守常德,但此战最终以成功驱逐日军并再次...
行知天下丨在条子泥湿地邂逅“鸟中大熊猫”
江苏盐城条子泥湿地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一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生态和物种保护意义。让我们跟随笔者,一起去条子泥湿地去看看。 图为黑脸琵鹭。其全身羽毛大体上为白色,与黑色嘴、黑色腿形成鲜明对比 图为大滨鹬。这类鸟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
行知天下丨看人骨鉴定专家如何“以骨释古”
当我们看到考古发现中耀眼夺目的精美文物时, 不禁惊叹于先辈们非凡的创造力, 感慨人类厚重的历史和文明。 那么,你是否曾对这些物质文化背后的缔造者——人, 产生过好奇呢? 摩里逊定颅仪(摄影/ 张燕) 他们是谁?他们吃什么?健康状况如何?生活...
科学起航丨刘永坦:矢志不移,筑牢祖国“海防长城”
刘永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的奠基人。2021年9月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为成宏愿 勇闯盲区 1936年12月,刘永坦出生在南京。生逢山河破碎的年代,他对中国国防事业有...
生活解码丨“痒痒肉”中的科学
很多人都怕痒,只要一被碰到痒痒肉就笑个不停。但当自己挠自己的“痒痒肉”时却没有很大的反应,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与我们的淋巴、神经、大脑、小脑都密切相关,其中的科学原理也别有一番趣味。 痒和痛是“亲兄弟”? 在讲“痒...
生活解码丨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
对传统的污水处理模式喊“停” 污水处理,是将城市中的民用废水、工业废水等收集、处理,待水质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传统污水处理设备耗电量极大,而且使用的电能大多来自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污水处理模式本质是以能耗...
青春密语丨治愈你的“情绪感冒”
情緒在我们的身上发生着、变化着,在我们的一切活动中留下它或浅或深的印迹。情绪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情绪感冒”,我们又该如何和情绪相处呢? 案例 菲儿(化名)被妈妈带到我这里时,耷拉着脑袋,一副很没有力气、也很不...
青春密语丨去沙漠看“海”吧
提到沙漠,我们都会想到干旱、荒涼。炎炎的烈日炙烤在流沙上,水的缺乏注定让这里成为无人区。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正因如此,人们想要改造沙漠的欲望也日益增长。20世纪初,就有科学家在探索从地中海往撒哈拉沙漠引水的可能性。 通过开掘运河水道系统...
青春密语丨生死边缘
黑云压城,冲天光阵刺破苍穹,她从生死线上回来了。 这个场景不断在他的脑中浮现,一颗泪珠从眼角流下,滑落到冰冷的实验舱。他咽下苦涩的药丸,那些微量的药剂分子在神经元中逆向传递,作用到神经中枢。 “我代表联合国向世界宣布,销毁一切武器,包括最新...
青春密语丨手握长剑为止戈
自生命诞生,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弱肉强食便是自然界的定则。当人类演化出“智能”,战争也应运而生。科幻作品中提到过哪些超级武器呢?这些武器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遇到战争时,主人公又是如何维护和平、保卫地球的呢? 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便将...
青春密语丨泛银河系信息超维中心
顾曳明来到泛银河系信息超维中心,这里不属于任何一个地点,而是一个虚拟的存在,或者无处不在的天堂。进入天堂的大门倒是有处可寻,那便是位于可观测宇宙极深处的灰星。 灰星并非宇宙大爆炸形成的星体,它是由同等大小的一颗普通行星通过量子化而形成的巨大...
青春密语丨拿起背包去飞行
这套飞行服,由迷你喷气式引擎、飞行背包和高科技安全帽组成。引擎内置在背包里,是飞行的主要推力来源;而左右手位置分别装配的2台引擎,主要用于作辅助、调整方向。目前它使用柴油做动力,燃料储存在背包里。飞行速度可以进行调节,时速最高可达到 51....
编读互动丨“见字如面·对话未来”书信征集活动优秀征文
如果有任意门,你最想去哪里?相信南极和北极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目的地吧。那里有绚丽的极光,可爱的北极熊,还有摇摇摆摆的企鹅。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原本遥不可及的极区也变得不再难以接近,相信大家的极地梦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 由中国科学技术馆、...
百问百答丨百问百答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城市,重新认知城市的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四大功能变得尤为重要。2021年10月,中科馆大讲堂邀请到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中心...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知识就是力量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06.68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知识就是力量

杂志价格:¥8.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知识就是力量

杂志价格:¥8.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