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黄土黄种人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5年1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联系我们社长/总编辑:徐新军总编辑助理:赵宏伟编辑出版:《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社编辑:赵喜梅编务:李参任凯美术编辑:王金...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卷首

沧桑黄河古津渡
中华大地,江河纵横。 在古代,人们往往借助舟楫横绝江河,于是便有了津渡的称谓。《说文解字》说:“津,水渡也。”就是渡口的意思。 唐宋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了方便两岸往来,人们选择黄河水势稍缓、两岸略近的地方...

专题

千年舟楫处•黄河古渡口
古渡口,作为人类迁徙、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枢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明密码。从黄河纤夫的号子到江南水乡的橹声,从茶马古道的驼铃到海上丝路的帆影,这些沉默的渡口曾是流动的史诗,见证过王朝兴衰、商贾云集与诗意栖居。 为深入挖掘这一渐行渐远的...
长与蒲津作胜游
方里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孕育起源,出昆仑、穿天漠、驱流沙、越草原,一路携川纳流,曲折跌宕,九曲回转,用力劈开狭长的晋陕大峡谷,蜿蜒行走近千公里,转头向东,向着大海的方向奔流而去。三普大地,表里山河。黄河犹如一条绚丽的黄色丝带,从北到南,串联起三...
穿越古今,探寻山东黄河记忆深处的渡口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随着人类活动区域扩大,便有了道路和水路,道路与河流的交叉口便成了渡口、码头,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和商贸集散地。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多年前船的残桨,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了约800...
河口古渡
遇见河口,是因为一架水车。水车转动,浸润着母亲河的养育之恩。20世纪40年代,新西兰人路易·艾黎与英国人乔治·何克把陕西凤县双石铺的培黎工艺学校(以下简称培黎学校)西迁至甘肃山丹。为解决学校农场的灌溉难题,培黎学校师生在...
玉门古渡踏歌屯
玉门古渡为黄河著名渡口,又称汜水渡口,位于。渡口所立石碑记载:“玉门,西依大伾,东接广武,两山夹峙,有如门户。汜水南来,清如碧玉,穿门而出,故名玉门。”古时,此地是往返南北、连接东西的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时至今日,“...
潼关古渡:黄河涛声里的千年记忆
“千年舟楫处,潼关古渡口。”黄河在秦晋大峡谷的峭壁间奔涌东去,至潼关骤然开阔,一道古渡便在山水交汇间站成了历史的坐标。潼关古渡,不仅是地理上的咽喉要冲,更是黄河文明褶皱里藏着的千年密码,那些曾被岁月尘封的孤独记忆,正被涛声渐次唤醒,重焕光彩...
东津古渡: Enay黄河脊背上的年轮
暮色渐浓,晚霞笼罩下的利津黄河大桥车流如织,这是新时代的利津渡口。与之遥遥相望的是那十里之外的千年古渡一一东津渡。灯光交错间,一眼千年,跨越历史长河,我仿佛看到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前世今生。此渡口位于东营市利津县城东关外,因地处济水和黄...
周门前村的历史渊源
道不分说,杨村入河底,举家迁顺德。旧日码头多,顺德生意火,灯笼高高挂,来者都是客。船家连声约,周家门前坐,边饮边看戏,半醉不知夜。” 这首流传于的打油诗,生动再现了村庄往昔的繁荣景象。要说周门前村的历史渊源,就得先说说周家门前的这条河。 周...
黄河太阳渡的千年沧桑与新生
三门峡陕州公园一号码头附近,便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太阳渡。它北望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南依河南三门峡,如一枚坚韧的纽扣,在千年历史中牢牢系住了晋豫两省。这一地理枢纽位置,自古便是沟通中原与西北的咽喉要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滔滔黄河水自西向东奔涌...
古渡,古渡
黄河九曲回转,万里奔腾,突破重重险阻,冲出小浪底峡谷后,进入华北平原,至此才真正展现出宽阔无垠的胸怀。在小浪底以下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渡□一一孟津渡。这一天,太阳悄然升起,霞色放胆延放到中天。孟津的邙山岭上筑起一座高台,惠风高扬的...
三交古渡:黄河岸畔的千年回响
黄河在普陕大峡谷间奔腾南下,至山西柳林县境忽然放缓了脚步。混浊的河水在此处拐出一道舒缓的弧线,将陕西吴堡与山西柳林、石楼三地轻轻揽入怀中一一这便是三交古渡口,一个在黄河万里航道中占据特殊坐标的古渡。干年来,木船的橹声在这里划破晨雾,驼队的铜...
碛口往事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涵涌,孕育了无数的传奇与故事。黄河在普陕大峡谷里拐出一道急弯时,在东岸留下一片被水浪反复打磨的石头滩,当地人叫它“大同”,而滩涂尽头那片依坡而建的窑洞与瓦房,便是碛口。这座曾被驼铃与船号填满的古镇,藏着黄河水...
封丘黄河古渡口:黄河变迁的历史见证与文化记忆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黄河沿岸,分布着众多的古渡口,它们是连接黄河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封丘地处黄河故道,与八朝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古为夏封父侯国,以水陆交通枢纽之重,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封丘...
济阳黄河渡 河脉通古
济阳,因济水而名、伴黄河而兴。 据《济阳县志》记载,历史上黄河曾三过济阳,最后一次便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道由历城县任家岸入境,经沟杨庄、县城南、葛家店、直河庄等入济阳,穿惠民北上。这条奔腾的大河既是天堑,亦孕通途。从渡口...
嗨聊:古渡今声
嗨聊MC: 古渡口,是连接大河两岸的交通枢纽,是不同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阵地,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临津渡、金城渡、横城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铁谢渡、孙口渡本期,说说你熟悉的古渡口,侃侃你认为的古渡口选址原因,聊聊你记忆中有关古渡口...

红色记忆

千古风陵渡头月度 一片忠魂万古存
金庸小说里大情大悲的桥段很多,若论微妙、隐晦,同时也让人感叹的,莫过于《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七章。文中灭绝师太告诉张无忌,她的师父、郭襄郭祖师的徒儿叫作风陵师太。初读不以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细针刺入心中,隐隐小痛,却移不走、抚不平。 直到站...
旧城渡口的烽火记忆
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黄河渡口,静卧于县城北13千来的黄河南岸,因依偎着旧城集(今旧城镇)而得名。自清末形成以来,这里便成了鲁西南连通京津的要道。真正让它镌刻进历史长卷的,是1947年那个夏夜,刘邓大军(以刘伯承为军事指挥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的人...
花园口古渡口:黄河岸边的历史见证
花园口,一个承载着黄河记忆的名字。它始于明朝的繁华,历经战争的创伤,又在治河与发展的历程中重生。 花园口的由来 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时任吏部尚书的许赞在郑州北郊黄河南岸营建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家园林。这座园林占地达36公顷,其...

瑰·迹

三河浪涌黄河韵阳谷情牵九曲心
黄河之水奔涌千年,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仅冲刷出肥沃的平原,更沉淀下厚重的文明。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哦夯声,到民国时期的治黄界碑;从蚩尤陵的远古传说,到景阳冈的龙山古城;从张秋会谈的红色记忆,到刘邓大军渡河的壮阔史诗……阳谷黄河...

话说

青堤行吟录
“蚜虫冒头了,咱们得排查一遍。”梁山管理局司垓管理段养护职工王有辉指尖拂过国槐叶片,当仲夏晨光漫过长堤,蚜虫的斑点,成了东平湖围坝生态诗笺上待修改的字符。 国槐浓荫如盖、海棠青果初结、栾树金蕊摇曳、堤坡绿草连绵,在梁山管理局职工的辛勤劳作下...
孟州治黄人的黄河誓言
黄河孟州段,绿意沿着生态廊道向天际延展。工程堤头,一座刻着“1958一2025”的纪念碑在晨光中静立。退休技师赵发元轻抚碑文,掌心抚过“千里之堤始于足下”的遒劲刻痕。河水汤汤,浪花卷起泛黄的记忆—67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洪水阻击战,正是今天智...

墨香

泺口水文赋
时维孟夏,济水风和。大河汤汤,世纪守望。朱甍沐旭,金字生辉。己未肇建,水文之始。观涛测浪,百载如一。 忆昔禹甸倾危,坎陷艮崩。军阀蠹国, 列强窥边;倭寇逞凶,山河饮恨。然我 水文俊彦,抱器守拙,丹心不渝。戊戌、 壬戌、丙子之汛,怒涛裂岸,倒...
合阳段的节气手记
夏风解开黄土的襟扣,黄河在合阳段摊开一身鳞甲。晨光漫过护岸林时,惊飞的水鸟掠过防汛仓库的屋脊,翅影剪碎了囤积的寂静。河水在节气里涨落,如同大地的肺腑舒张,将淤积的往事与未来的潮汛一并吞吐。 护坝林的无声诺言 正午的日光在林间滤成碎金,蝉鸣裹...
黄河边的夏日记忆
那天午后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顺着芦苇的尖梢缓缓滴落。河岸边传来此起彼伏的笑声,那声音裹挟着黄河水的腥甜,裹着新切的西瓜香,在滚烫的河滩上酿出蜜来。 这是老友们筹划了半个月的黄河露营。越野车碾过最后一道沙梁,混浊的河面豁然在眼前铺展开,草帽被...

探索

数字媒体语境下黄河文化对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影响与重构
在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文化传播范式发生深刻变革,V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短视频等技术重塑了文化的呈现与接受方式。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更以多元形态介人当代大学生的审...
数字赋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与文明新形态构建
黄河,作为中华大地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灿烂文明。它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条承载着民族集体记忆、精神信仰、价值观念与智慧结晶的文化长河。在其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并锤炼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
数字时代黄河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黄河文化概述 黄河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历史演进中所创造、继承、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黄河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农业技术与手工工艺品等方面。例如...

观点

水文化视域下大禹信仰研究
大禹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其信仰历经了从自然崇拜到文化认同的演变。在古代,人们将治水英雄天禹视为能够操控自然、驱除水患的神明,从而形成对天禹的自然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禹信仰的内涵逐渐超越了单纯的自然崇拜,成为人们心中对英雄、...
浅谈黄河流域基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的守护者,既肩负着保存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也承担着促进文化交流的使命。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建立藏品数字化信息档案,实现藏品信息的永久保...
浅谈数字李生水利体系建设在黄河流域中的应用
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在黄河流域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它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对黄河的自然水体进行可视化展现,并对工程调度和运动规律进行智能化模拟及前瞻性预演。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是推动智慧水利向纵深发展...

考古

博物馆馆藏铜镜的活化利用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中对铜器是这样定义:“铜器,一般指以铜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物,包括工具、武器、器皿、乐器、车马器、装饰品、艺术品等。”中国的铜器起源较早,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精美的器具。铜镜作为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器,最...
黄河下游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骨角牙器新探
大汶口遗址,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交界的地方,南岸属宁阳镇,北岸属大汶口镇,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是黄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区。大汶口先民定居在这片黄河滋养的河滨沃土上,创造了发达的农业、兴旺的家畜家禽饲养业和先进的手...
AI视角:防汛演练的协作拼图
黄河岸边,机械轰鸣,红色的黄河抢险队伍整齐划一地迈着坚定步伐进发。他们身上“黄河抢险”的标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使命的象征。另一边,民兵队伍与专业救援力量紧密并肩,成为防汛一线最坚实的依靠。 看,民兵将沙袋精准堆叠,一层层筑牢堤岸;抢险...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5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10期
    ¥15.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5期
    ¥12.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10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5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19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10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9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9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10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黄河黄土黄种人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黄河黄土黄种人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