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4年07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思维与智慧》是一本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师范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益智励志类大众文化期刊。目前,杂志由上、下...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摘文萃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7.00 ¥6.00
目录

砥砺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

明城墙遗址公园话今昔
第N次游览梅花盛开的明城墙遗址公园,我依然思绪万千。 我是角楼下长大的穷孩子。明城墙遗址是看着我长大的,它陪伴了我一生。今天,它威严高耸在二环路的东南角,傲视着车水马龙的繁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它得到了新生,让满目疮痍的北京城焕发...
鲤鱼门街的创业故事
“在粤港澳大湾区,梦工场是我们青年人的圆梦场。”香港青年、天空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姚震邦说。 4月22日,广东省深圳市鲤鱼门街35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中区的一栋楼内,姚震邦和他的团队正在讨论产品升级方案。 “目前梦工场里正在孵化的...

感悟“卡瑞尔公式”
威利·卡瑞尔年轻时,曾是纽约一家钢铁公司的工程师。一次,他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经过一番努力,机器勉强可以运转了,但远远没有达到公司承诺的质量标准。他对自己的安装失败十分懊恼。几度焦虑后,他想出了一个不必烦恼从容解决问题的办法,这...
用电梯编程思维来处理亲密关系
电梯口有两个按键,想上楼按箭头向上的按键,想下楼按箭头向下的按键。将乘坐电梯的需求,对应在这两个按键上,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总有人会按错键,他们的理由则是:“我想下楼,但电梯显示在楼下,我就按了箭头向上的按键,想让电梯上来接我。”? 这两种按...
明亮而不刺眼
我特别喜欢余秋雨《黄州突围》里的一段话:“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
我们比从前的人幸福吗
我经常对孩子说:“你现在多么幸福,有这么多吃的、玩的。我们小时候,一年到头只有过年和中秋节吃得上两次肉,整天吃炒得没滋没味的萝卜白菜和土豆。我们小时候没有玩具,自己缝个沙包、做个陀螺就是玩具……”孩子惊奇地看着我,显然对我说的“我们小时候”...
独坐
我一直视王维为独坐之最。他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个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弹琴、唱歌,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有的只是明月这个好友的陪伴,那份闲适自得是俗世多少名利都换不来的。 我也喜欢独坐。独坐...
甲骨文 小 篆 繁体楷 书 简体楷书 1 甲骨文、小篆的“伴”字,均为两个人并立或并肩行走的状态。可见古老的“伴”字,看似一个人,实则两个人。 而二人一心的“伴”,看似两个人,却如一个人。 2 “伴”这个表意字是由“...
工夫深处却平夷
武侠小说里,高手的出场一般不会山呼海啸,而是风轻云淡。气势往往是一种虚张,真正厉害处看起来往往平淡。同样,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深藏不露,显得平常。 陆游说,工夫深处却平夷。他有首诗是怀念他的老师曾几的,其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
德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
革命家李大钊说:“德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高尚的品德如同深山里的幽兰,不用说也是芳香怡人;欲望就如同那长堤上的小小蚂蚁总是无孔不入。在交际中,我们应该葆有一颗公心,不让私心泛滥,不让道德蒙尘,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
老鼠与国家治理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是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有一次,齐景公考验晏子:“请问,你觉得治理国家的最大祸患是什么?”晏子想了想说:“最大的祸患不是外来者侵犯或国内叛乱,而是土地庙里的老鼠。” “老鼠与国家忧患有什么关系,小...
将“废弃果”变成“致富果”
龙晓鹏原来是广西大学的生物学老师,一直从事植物蛋白酶的学术研究。 有一段时间,龙晓鹏专门研究一种叫番木瓜的植物。番木瓜和我们平时吃的水果木瓜大不相同,它肉质硬实、白色无味,可它的身上有一样东西很值钱,那就是木瓜蛋白酶。番木瓜有着独特的白色汁...
把列车车厢做成年货集市
去年春节长假期间,妻子跟团前往贵州旅行。抵达遵义的当天早上,候车室刚落座几位游客惊奇地发现,等待排队的人群中背篓里有各式各样蔬菜和水果。导游介绍说,他们是当地村民,前往重庆西站,沿线售卖自家农产品,采购年货,并讲述了列车上赶集买卖年货的来历...

人生就像自助餐
自助餐,是起源于北欧的一种就餐形式,也被称为冷餐会。就餐者不必像吃法国大餐那样,正襟危坐,彬彬有礼,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而是可以率性而为,不受礼仪拘束,想坐就坐,想站就站,想吃什么菜就取什么菜,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想一个人吃就一个人吃,想与他...
一堂重要的人生课
我上初中的学校离家二十里,回家之路必须经过一个陡坡,更糟糕的是,陡坡两侧都是深沟,里面长满了各种杂草,夏天蓄满了浑浊的泥水,冬天则积满了厚厚的落雪。 放寒假的那天,我起床后胡乱地洗了一把脸,将收拾好的行李捆绑在自行车后座上,连早饭也没有吃,...
少即是多
朋友搬了新家后,爱花的她开始了自己的花园梦,天天买花苗,买种子,买花盆,没多久,阳台就被摆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下脚的地儿。她每天下班到家,就是给花浇水、施肥、剪枝、换盆,忙得脚不沾地。过了半年去她家,阳台上仅剩下几盆花了。见我疑惑,朋友解释...
做一枚小满的叶子
我始终钟情小满的叶子。 此时,它的绿不像春天那般柔软,露着懵懵懂懂的鹅黄色;也不像盛夏一样老道、圆滑。它绿得恰到好处,既清纯,又妩媚,既童真,又知性。它处在过渡阶段,还没有在生命中某一个阶段长久地停留过,所以身上并没有老气横秋的感觉,一切都...
三分生
戏要常带三分生,这话出自梅兰芳。 但梅兰芳所言之“生”,并非指技巧。这话并不是说,学戏只要学到七分,就可上台。十分戏,七分熟,三分生,这并非梅兰芳的话中本意。话中的“三分生”,其实是指心理层面的“生”。 就技巧而言,唱戏自然得学到十分熟。熟...
即事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这日,突发奇想,想看唐宋各路诗家词家,如何写题。目光掠题而过,像一只燕子贴水而飞,又像在一畦菜圃里,眼忙手乱,取嫩掐尖。 这一看,不禁暗暗偷笑:不是所有诗家词家,都肯老老实实认真写题目的。 “无题”是其中一类。自李商...
亭沼与树木
《儒林外史》中儒生武书有句话说得好:“亭沼譬如爵位,时来则有之;树木譬如名节,非素修弗能成。” 亭沼,只要有钱,有劳力,可以克日成功;但是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想要长成,非十年的工夫不成。武书用亭沼和树木,来比喻人的爵位和名节...
扛着问号,跌撞进庄子
那年,我遇见庄子,是在初中课本里,艰涩的文言文令人抓狂,除了囫囵吞枣地背诵片段外,就单知道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多年来,在各类报纸杂志和图书里,我又只言片语地读到庄子,便零星孤立地臆测庄子。在我心里,一直想探究,庄子的...
为0.1秒蛰伏50年的院士
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播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榜上有名。当晚,俞鸿儒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拄着拐杖上台领奖。谁能想到,96岁的俞鸿儒院士曾为了0.1秒蛰伏了50年,潜心研究风洞技术,成为我国高超速...
杨华德:在非洲,播撒希望的种子
1964年9月,杨华德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双凤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83年,从绵阳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前往广西农学院(现广西大学农学院)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攻读研究生。1989年,杨华德学成,从事杂交水稻科研工作。 2013年,杨华德被农业农...
不计较,不内耗
几天前,好友小李闷闷不乐地告诉我,这次单位提拔总监,满以为把握十足的他,最终却遗憾落选。 小李说,为了这次能从副总监提升为总监,他自己可谓铆足了劲儿,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有次内部考核,他甚至还排在总分第一名;为人处世上,他也和同事们相处...
那些温暖的瞬间
友人阿刚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则故事。 阿刚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最近他和几个摄友在比赛中获了奖,大家兴致高昂,决定晚上庆贺一下。他们去了一家中餐厅,刚落座就兴致勃勃地交流比赛心得。说到高兴处,大家眉飞色舞,嗓门一个比一个大。 他们谈兴正浓时,一位戴...
开刃
搬了新家,厨房添了新厨具,包括几把菜刀和剪子。可能是因为没有开刃,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我在社区群问来一个上门磨刀师傅的电话,打了过去,约他来给我戗菜刀、磨剪子。 第二天上午9点,那位师傅如约按响了我家的门铃。开门后,看到一个身形略显佝偻,...
等别人三分钟
凌晨的急诊室人声鼎沸,充斥着焦虑和等待的气息。白炽灯下,每一张面孔都显得疲惫憔悴。我搂紧了怀里脸色潮红的女儿,看着眼前的长龙,感觉每一秒的等待都是煎熬。 终于,轮到了我们。一个穿着白色实习护士服的年轻女孩换下了疲惫不堪的护士长。她眼里带着紧...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雨敲窗。展卷读画。 画是旧画册。一页一页地翻,在晨间时光。晨间读画别有一番情趣,雨是新雨,滴滴敲窗响,茶是明前茶,茶香氤氤氲氲,一室书香气,沉浸其间,不胜惬意。 倏忽间翻到子恺先生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该画作是收录于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
中年“禅味”
闲暇时光,兀坐闲读。我喜欢这样的意境,所看之书没有刻意挑选,信手抄起一本便读,读到哪里算哪里。我也喜欢边读书边思考,不经意间与作者的某句肺腑之言产生强烈的共鸣,不失为人生的一大快事。 偶然读到苏辙《渔家傲》中的一句词:“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
不“洗”自己
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看起来迥异,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相比抄袭,洗稿维权更难,因为查重率低,一般搜索不出抄袭痕迹,但看过原文的人或原文作者,一眼就能看出文章是高仿的稿子,明显是洗的他人或自己的文章。 自己花...
归零是一种勇气
那年我去一所新学校应聘,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把之前工作中取得的奖项、成绩,无论大小,全都罗列了出来,密密麻麻的一页纸,让自己看上去“履历光鲜”。 那所学校的领导是我们当地很有名望的老教师,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是业内了不起的人物,我对...

若是真有下辈子
我和萍曾是无话不谈的闺密,彼此间从无隐瞒。有一天我们聊到尽兴时她竟说下辈子还做女人,而我必定要做男人娶她为妻,如此便可每天在一起,如此便可亲密无间。 那时我曾想,或许我们就是上辈子的恋人吧,这一世,阴差阳错都做了女人,所以才会相互怜惜,默契...
时光里的身高线
每一圈年轮,都是岁月画下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都是日月盖下的印章。飘逝的落叶,记录着光阴流转,而门框上深浅不一的身高线,则刻下了温暖的记忆。它们犹如五线谱,配合时光的留声机,唱着曾经的歌谣。 那一年,在剧院入口处,我踮着脚尖想超过检票口的一米...
父亲的“亲爸滤镜”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词“亲爸滤镜”,我不由得笑了。“亲爸滤镜”就是在父亲眼中自家儿女怎么看都是最好的,当然还有“亲妈滤镜”。老话说:“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父母看自家儿女,都是戴着“滤镜”的。我想到我的父亲,他的“亲爸滤镜”更明显...
母亲有一条未读语音消息
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几乎不给别人发语音消息。 因为,平时跟我在同一间屋子里办公的有好几位同事,我怕直接点开去听语音影响到别人,把音量调低又总是听不清。有时只好把手里的工作放下来,到楼道里去听语音,这样做又特别浪费时间。后来,有人发来语音消息...
毛衣背心
这两年冬天待在家里,我都穿着厚厚的毛衣背心御寒,越来越像我母亲那辈人的穿着。只要有亲戚给了旧的毛料厚衣,母亲就会想办法改成一件背心,是扎实具体的物尽其用。 母亲说身体最重要的部位就是腹肚,还有肩胛。长袖衣服穿了两层就绑手,做事不伶俐。背心可...
风中的香味
有时,行走在路上,会有一缕缕淡淡的清香飘来,无法辨识出处,或来自一群姑娘,或出于不远处的花木……这似乎并不重要,闻香的感觉,惬意又美好。 这,大约是行路的意外收获。 人行走在路上,人动路不动,一路走过来,似乎又觉得路动人不动。有道是,虎不辞...
内心发出的音符
初夏的溪涧边,青苔铺撒于一截枯木旁,以它的湿润和柔软抚平着伤痛,耐心地去愈合树木的伤疤。 原来,草木也有悲悯之心,而我往往能从它的身上,观照到人,看到人一生的缩影。 拾荒助学的退休教师王坤森因肿瘤引起“肠套叠”需进行手术治疗,在被推进手术室...
在“树洞 ”前沉默
电影《花样年华》里,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是个生性孤独的人,他心里藏着不少秘密,于是他常去找一棵树的“树洞”倾诉。 前不久看见作家余华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不要指望在人群中去寻得一点共鸣而为此喋喋不休,反倒是寻常生活中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让他人感...
小闲怡情
晨起,来到居所东窗的阳台。晨风清新,晨曦清朗,阳台上种着的几盆花草,绿意蓬勃,花事繁盛,一派姹紫嫣红。尤其是那盆几天前开始细细碎碎相继绽放的米兰花,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浅颦轻笑着最先落进我的眼眸。 迎着朝阳给花草浇水、松土、施肥,几乎每个周末...
伏天美味茅茅窝
进入三伏天,乡下的雨水渐渐多了起来,有时候一连好几天都是阴雨天。这样的天气最容易让人心生腻烦,不过悄然间也会产生些许小惊喜。悄悄萌发而出的茅茅窝,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连续几天雨水的滋润,田野间的茅草丛中冒出了些鲜嫩的小蘑菇。那些白色的小蘑菇...
夏声里
风过,头顶的杨树除了轻摇,不再冷峻孤傲地默不作声,而是用清悦密集的“唰啦啦”欢愉地应和着,昭示芽已成叶,夏已悄至。随后,草木葱茏,清风流淌,将夏天谱成了曲儿。 这曲儿,浪漫、诗意、包容,混着花草香、虫鸟鸣、风雨声、烟火气,有着令人热情追逐的...
说“垛”
草木或者石土,堆成“几”状,就是活灵活现的“垛”字。但我猜想造这字的人未见过雪,否则高低得加上“雪”的元素。一入了冬,西北的雪跟不要钱似的,落得大街小巷无处安置,只好在林荫道旁砌成一个个白生生的雪垛子。它被铁锨敲打得坚不可摧,就是顽皮的孩子...
桃子未熟时
小时候,我家住在镇上的教师家属院,吃喝用度仅靠父亲一个人微薄的工资。到了夏天,各种水果相继成熟,可我只能体会夏日的燥热,无法享受夏天的清甜。不光是我,家属院的孩子们也是如此。 镇上的路旁住着一位老奶奶,她的屋旁种满了果树,夏日里,桃子在阳光...
送我一朵小红花
世界上指甲最长的人、胡子最长的人、撕书最快的人……想必大家对吉尼斯世界纪录都略有耳闻,真可谓光怪陆离,常常惹得众人大为不解。所以经常有人问,吉尼斯世界纪录到底有什么意义? 曾经我也为此困惑过,直到在某档节目中,听到了一种极为浪漫的说法。她说...

岁月不居,芳华有信
人生海海,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岁月无痕。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日子由不得你的倦怠,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不停留,不缓慢。你激扬奋进也好,你慵懒无为也罢,时光不会给任何人多出一分一秒。蓦然回首,韶华已逝,从何时起,揽镜自照时,已经不是最初人。 人...
花滑了一跤
每天在树下等车,总要仰头望向树的顶端,那是我们触不可及的自由的绿色王国。树的每一根枝条左穿右插,似在奔跑,抑或游戏。空中枝叶疏密如网、如帘、如毯。翠叶藏莺,每一只鸟的落脚处,总有承接它们的枝梢,而最坚实的枝杈,则庇护着鸟儿们温暖的小窝。 我...
炎炎七月
三伏炎炎,天热得不像样子,大地仿佛被一口硕大的熔炉炙烤着,晒得人从头到脚浑身发糊。 好在有空调助力,一墙之隔,室内温度被隔出一个季节,暑热似乎被挡住了去路。众蝉齐鸣成阵,唱着不知疲倦的歌,我特别佩服它们,能在如此炎热的夏天持续高叫,且音不减...
月亮地
母亲慢慢地走在那条无人的路上,伴着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影子,走着走着,就走进了我的梦里。每当月光倾洒的夜里,我总能梦见母亲。 母亲和月亮,都是我的眷恋。 月亮每个月只圆一次,单这一次,就照出了世界上最美的景致和情怀。从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
月季花,断续开
在家乡,月季花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月月红”。我更喜欢这样一个属于乡村的名字,简单而又美好,像乡村的许多事物,简单到纯粹,如《诗经》里初民的岁月悠远,美好到极致,如清澈河水里的一群鱼,无拘无束地嬉游,仿若空游无所依。 月季花,也像乡村的女...
时光麦田
这是经一场春雨滋润过的麦田。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在阳光的照耀下,麦田焕发出养眼的葱绿和葳蕤。啊!久违了,可爱可亲的麦子,我可是伴随着你长大成人的,你的存在,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浓厚的感情。 记忆里的麦田,简直是气候与时令的阴晴表。那时候,我们印象...
文天祥设计除霸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公元1263年任瑞州(今江西高安市)知府,到任以后,常以平民身份深入社会底层,了解民间疾苦。当时瑞州城里有两霸,一个外号刘巡检,一个外号阎员外,他们狼狈为奸,作恶多端,却因贿赂权势,长期逃避应有的惩处。就在这时,刘、阎派...
云雀、麻雀和百灵鸟
云雀有两位邻居,一位是麻雀,另一位是百灵鸟。云雀在歌手选拔赛上夺冠后,两位邻居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麻雀一心想与云雀沾亲带故,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从此三天两头往云雀家跑,与她拉家常、套近乎。她对云雀说:“一笔难写两个雀,以后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苏轼用典难倒考官
1507年,苏轼进京赶考,他文章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考官梅尧臣看过之后,觉得文章结构严谨,文采飞扬,用理恰当,便想把它推荐给欧阳修。但是,他又有点心虚,因为文章中苏轼用了个“皋陶杀人”的典故,这个典故他实在是没看过。 无奈,自己是考...
夏天从蜻蜓的翅膀上赶来
夏天是从哪里赶来的?从一股温热的风中赶来的,从一树浓浓的绿中赶来的,还是从一阵响亮的蛙鸣中赶来的?在我的记忆中,夏天是从蜻蜓的翅膀上赶来的。虽然春末已经有了蜻蜓,但那时它们行踪不定,你看到它们多起来时已是夏天了。蜻蜓是引领夏天的精灵,蜻蜓的...
古琴的情感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又有焦尾、绿绮等别称,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古代文人对琴情有独钟,将琴写进诗文中,托物言志,以琴寓情,抒发情怀。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爬台阶的驴子
两头驴子各自驮着一袋粮食要送到很远的磨坊去。临行前,主人发话谁第一个完成任务到达磨坊,谁就会得到一袋新鲜豆饼的奖赏。两头驴子都志在必得,暗地里较起了劲。 驴子们都知道,要到达磨坊,途中必须翻过一处三十三层台阶的高坡。谁率先翻过高坡,第一就非...
相关杂志
  • 读者

    读者

    2025年13期
    ¥7.00
  • 意林

    意林

    2025年06期
    ¥3.69
  • 读者校园版·成长

    读者校园版·成长

    2025年07期
    ¥8.00
  •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

    2025年03期
    ¥12.00
  • 海外星云

    海外星云

    2025年03期
    ¥5.49
  • 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

    2025年06期
    ¥7.29
  • 新青年

    新青年

    2025年05期
    ¥3.69
  • 视野

    视野

    2025年11期
    ¥4.89
  • 海外文摘·文学版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5年04期
    ¥12.00
  •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06期
    ¥6.00
  • 作品

    作品

    2025年06期
    ¥9.00
  • 知音(月末版)

    知音(月末版)

    2025年06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