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

上海采风

2022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文化综合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卷首语

做明星闪亮,做普通人也发亮
本期的“热点”,是一篇反映“上海文艺工作者抗疫志愿服务”的报道。回眸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疫情的冲击,让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前所未有地“静”了下来。面对一场大仗硬仗,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守护这座城市而不懈奋战。这其中,就有上海市文联各协会艺...

热点

“艺”起前行,同心守“沪”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疫情的冲击,让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前所未有地“静”了下来。一方面要全面彻底地进行排查,与疫情争分夺秒地赛跑,另一方面又必须尽心尽力做好民生保障,让疫情的影响降到最小,这样的大仗硬仗面前,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全国各地星夜驰援...

特稿

追忆“人民艺术家”秦怡:她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
2022年5月9日凌晨,“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上海电影家协会原常务理事、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逝世,享年100岁。消息传来,文艺界人士纷纷哀悼,众多文艺家或撰文,或接受媒体采访,或通过电影频道“人民不会忘记”追忆...
不用担心认不出络绎不绝的纪念者
2022年4月21日,著名导演黄蜀芹在沪逝世,享年83岁。消息传来,令影视界同业和热爱她的观众扼腕叹息。黄蜀芹,1939年9月9日生于天津,翌年随父母到上海。195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64年进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跟随谢晋,任《啊...
黄蜀芹和她的《画魂》
为纪念著名导演黄蜀芹,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她离世次日(4月22日)即宣布:将在展映单元放映黄蜀芹导演的部分代表作品。当然令人遗憾的是,6月初电影节组委会又无奈宣布:因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2022年6月举办的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顺延至明年...
芬芳记忆永存心底
林徽因说“最美人间四月天”,艾略特说“四月是残忍的季节”。就在2022年4月21日,中国最杰出的女导演黄蜀芹永远离开了我们。自从得知黄蜀芹罹患阿兹海默症以后,虽然知道这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但我仍然一直祈祷她能恢复健康,并还能继续从事她...
杨俊蕾:不用担心认不出络绎不绝的纪念者
在遭遇了一连串的离世消息的春天里,看到又一则讣告,仍然是心惊肉跳、痛彻心扉,海派女导演黄蜀芹在壬寅年的谷雨交节时遽然远去。公共的城市虽然还沉于静寂,自然季候里的细雨和鸟鸣却持续发出低声而坚韧的纪念。(一)2017年,郑大圣导演的作品《村戏》...
蔷薇香纵护芳华
2022年5月12日23时15分,上海市文联第八届荣誉委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原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京剧程(砚秋)派表演艺术家李蔷华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5月18日晚,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与李蔷华先生家属共同策划组织了...
蔷红盛繁华?恰是忆君时
作为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人,李蔷华先生以其锲而不舍、求真求新、高瞻远瞩、鞠躬尽瘁的严谨精神和艺风艺德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她的离去,是中国戏曲界巨大的损失,上海文化界为之悲恸哀婉,我们这些晚辈后生痛彻心扉。一直以来,蔷华先生与上海文联、上...
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把关
2022年5月12日深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老师在上海仙逝,享年93岁。闻此噩耗,我十分悲痛,忆往事,李老师声声教诲,犹在耳边——我是在上戏校后,知道了李老师。我跟随张美娟老师在武旦组,李蔷华老师带着青衣组在其他房间。武旦组下课晚,李...
发端于“黑炮”,谢幕于“行歌”
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子枫于2022年5月7日8时34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刘子枫生于1938年,河南孟县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一级演员。196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成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演员。他是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
我为上海蹦出刘子枫这么一号人物而自豪
认识刘子枫是在北京电影学院念书时看到电影《黑炮事件》里他饰演的那个主角。当时就很震惊:哇,原来上海还有这样特立独行的演员!那段时间,电影界刮过一阵新浪潮风,上海籍演员因总体上略偏传统风格而在行业内评价不高,突然蹦出刘子枫这么一号人物,让我这...
亦师亦兄刘子枫
惊悉,好友刘子枫突然离世,不胜悲痛,往事浮现历历在目。凡是到过我办公室的人、都会留意到墙上挂着的醒目书法作品。那是电影表演艺术家刘子枫的墨宝,书曰“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此乃中唐著名宰相令狐楚的名句。这幅行草书法遒劲飘逸、浓淡相宜、疏密...

大师剪影

黄自:中国音乐创作先驱和引领者
黄自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事业的先驱和引路人,集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于一身。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萧友梅,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黄自英年早逝,他短暂的34年人生,留下了90多首不同体裁、不同样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
俞振飞就是昆曲
今年七月,是昆坛泰斗俞振飞120岁诞辰。 有人说,“俞振飞就是昆曲”。此话没错,梅兰芳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 “俞家唱”:昆曲演唱的样板 诞生于昆山的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遗产之一,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自昆山腔的产生到魏良辅的改革,...
《三毛流浪记》:两份资料引起的回忆
今年6月15日,是《三毛流浪记》发表75周年,也是我父亲去世30年,故写此文纪念之。全家搬回上海1946年,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从广东梅县乘船到达上海,和早已回到上海的父亲张乐平汇合,居住在吉祥街40号(今江西南路近金陵东路)三楼。就在那里...
多才多艺赵景深
近年有不少研究学者撰文盛赞周作人对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贡献,读者大众对于周作人的名字早已不再陌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赵景深的名字。实际上,赵景深对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早期的贡献并不亚于周作人。生于浙江丽水的赵景深(1902—1985年),曾名旭初...

访忆

昂头的三伯
壹我的三伯父任大星的遗嘱早在他去世前多年就立下,他定此遗嘱的最主要目的,一般人也许不会想到,那就是:他去世后绝对不要开追悼会,不要留骨灰。他并不只是这么说说,他是非常坚定地要求家人这么做的。这样的想法、做法,惊到了大家。这位曾囊获陈伯吹儿童...
诗词与蒙太奇,以及我和谢晋“摇片子”
有人讲过,“世界上各个民族之间艺术是相通的”,我觉着阿拉老祖宗传落来的诗词,同西方人发明的电影的确有相通之处。但凡讲到电影,板定要提到蒙太奇。蒙太奇是法文,原生用勒建筑学上头,是讲一幢房子各个楼层之间相互连接、对比、协调、和谐统一的处理手法...
情系海派书坛三杰
“文革”结束,雨过天晴迎来艺术之春。“上海黄浦画院”成立,是“文革”后上海书画界绽放的第一朵迎春花。我作为画院创作员有幸熟识很多长者、名人,成了“忘年交”。而为之影响最深者,当数比我年长三十多岁的“书坛三杰”。一、任政先生由于颇得家学濡染,...
那一年,沪剧曾轰动上海滩
我是什么人?我就是上译厂配“佐罗”的普通配音演员。这样一介绍,你或许会奇怪,怎么选择一个这样的题材来回忆,上海的沪剧又有你什么事儿?读者如这样想也很自然,“佐罗”的“洋”和沪剧的“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嘛。我现在想想,这个事儿多少亦有点传奇色...
向置景人致敬
以前的电影厂里有两大车间,一是置景车间,另一是照明车间。里面有不少能工巧匠,少了他们,电影是拍不成的。1963年,21岁的我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分配到天马电影制片厂美术办公室工作后,按当时规定,需要一年时间,下车间劳动锻炼,接受工人...

艺星

蔡育贤:心有猛虎,自山水中来
起初的落笔是几根虚实相间的竖条墨线,上紧下松,接着往两边横向延伸,到这里,你会觉得这是一丛嶙峋的山石;然而毛笔的笔锋突然上提了,三两下的,一双眼尾上挑的虎目便跃然纸上。这时候才发现,那最初的几笔,原来是虎的额上纹路。观蔡育贤画虎,常常在他落...
魔术贵在细节和创新
莫派魔术第三代传承人、著名魔术师莫少仙,是当代海派魔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魔术讲求在细节上下功夫,虽然一个节目往往只有短短数分钟,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一定向观众交代得明明白白,精心铺垫之下让观众体验作品有头有尾的完整性。他的另一大特色是善于...

印象上海

那些年,“做人家”的上海人
都说上海人“做人家”。上海话里的“做人家”就是指节约,而且带有“过分”的意思,或者说会打小算盘。其实这样的解读不准确,“做人家”就是会精打细算,懂勤俭节约,有啥勿好呢?当家实在勿容易阿拉家里最早是爹爹当家的。据姆妈讲,“倷爷(你爹)当勿来家...
“小人书摊”在弄堂撒下“美术梦”
韦泱兄是上海的现当代文史文献版本学家,同时还喜欢其他艺术门类相关的收藏。20年前赠我一册他编撰的彩印《连环画鉴赏与收藏》大作,此书十分精美,我当然珍藏如至宝。大家知道,连环画也被称之为小人书。回想儿时接触小人书,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马路边...

文化乱弹

一曲“毛毛雨”,鲁迅烦死,张爱玲爱死
《毛毛雨》来了,林语堂没有提及,鲁迅是真不喜欢大约在1933年末,刚搬进上海一所新租洋楼的林语堂,心情愉悦,颇感快慰。林语堂觉得“在上海找得到这样的野景”,“不能不说是重大的发见”,“所以决心租定了”。因为新住所的周边环境不错,不由得令他“...
俚俗的棉花
有诗人说:“当洁白的棉花盛开到人间,人们可以拥抱云朵了。”我喜欢棉花,是因为喜欢追求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棉花不仅温暖、柔和、宁静、飘逸,而且它的形象如天上的云朵,伴随着我下乡插队的枯燥生活。我16岁时的春天,是下乡插队落户的时光,那正是种植棉...
如何讲好历史故事: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近年来,从《大秦赋》到《清平乐》《大宋宫词》等鸿篇巨制的历史剧逐步回暖,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播出后的舆论争议。近日,尘封四年、压缩近半的历史剧《山河月明》顺利收官。该剧讲述了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其中不乏靖难之役、五征蒙古、出兵安南等让人耳熟能...

自由谈

开拓电影节展示传播新空间
正在发生的数字技术变革,为电影进一步开拓了展示与传播的新空间。越来越多的电影节尝试“线下+线上”的办节模式,通过云观影、在线交流、视频互动等方式,更好地服务电影人和电影业,鼓励观众参与共享,推动电影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了电影节的多元呈现和广...

专栏·佟话

毛姆的敏感
我最喜欢的小说家是毛姆,这几天都在看他写的一本很偏门的短篇小说集《英国特工阿申登》,这本小说在毛姆的小说集里是最不出名的,但是其实是沧海遗珠,十分有意思,小说是写作为英国特工的阿申登在做间谍期间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奇人。故事倒没有太多可说,可说...

专栏·童言

梁定东不做东
提起滑稽舞台上的《红茶坊》《古彩戏法》《滑稽王小毛》《喜剧大舞台》《精彩老朋友》《开心公寓》《上海阿婆》……大部分观众未必全看过,晓得还是晓得的;但是问问观众这些戏是啥人编剧的?回答是:晓得伊做啥?提起唱滑稽的著名和知名演员,观众晓得还是晓...

专栏·玲听

文旅一家布依人
岑开连是东华四期学员,她的姓当地人都读“秦(qín)”,她自己也说自己姓“秦”。中文科班出身的我知道“岑”并非多音字,有些疑惑。但入乡随俗是必须的,于是也跟着叫“秦开连”。汉语中的这种现象很是有趣,民间发音与国家标准语常常不一致。...
相关杂志
  • 读书

    读书

    2025年06期
    ¥9.00
  • 书屋

    书屋

    2025年06期
    ¥6.00
  • 天涯

    天涯

    2025年03期
    ¥12.00
  • 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

    2023年12期
    ¥6.00
  •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

    2025年05期
    ¥12.60
  • 湘潮

    湘潮

    2025年04期
    ¥4.29
  • 寻根

    寻根

    2025年02期
    ¥9.00
  • 牡丹

    牡丹

    2025年11期
    ¥4.09
  •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2025年06期
    ¥7.29
  •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2025年08期
    ¥30.00
  • 水利水电快报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06期
    ¥10.80
  • 金桥

    金桥

    2025年06期
    ¥9.6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上海采风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上海采风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