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 (2023年04期) 电子版

类型:双月刊  类别:学术
《广西民族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广西,面向南方,服务全国,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开展有关民族问题的研究,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展开
原价:¥12.00   促销价:¥7.29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主义分析
【摘 要】当前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多是基于某一具体的现实问题和单一学科视角,缺乏一种系统的理论阐释理路和知识图景。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重新找回结构主义之理论与方法。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通过自...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
【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既统一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又具有相互促进的逻辑关联。全过程人民...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丨聚与合:近代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与启示
【摘 要】中国近代社会背景复杂,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人口迁移与民族互嵌式居住格局的形成;矛盾冲突与和谐友好并存,和谐是主流;各民族聚合力达到历史新高度三个方面。同时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高...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丨从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摘 要】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花儿”是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民歌符号,充分体现了甘青宁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丨媒介视域下西南边疆国家认同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
【摘 要】媒介在西南边疆国家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道路、书刊以及流动电影等媒介推动西南边疆国家认同从“自在”“自觉”“自为”到“自强”的进程,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形塑国家认同中无法忽视的力量,互联网中的共享性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丨地方博物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
【摘 要】博物馆不仅是承载地方历史、涵养民族文化、存储交往记忆的共有精神家园,更是展示多元文化与文明的窗口。地方博物馆不仅具有收藏、教育、科研等重要价值,也具有显著的动员叙事及共同体意识建构效能。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互构逻辑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都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蕴含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基因,共同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丨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演化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代启示
【摘 要】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从“华夷之辨”到“天下一家”,天下观贯穿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天下观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天下观的重要性重新凸显,尤其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丨新时代海外侨胞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生成过程与建构路径
【摘 要】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如何建构海外侨胞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这是中国政府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认同心理过程,海外侨胞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历经个体自我认同、内群体认同和共同内群体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丨民族地区以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实践路径
【摘 要】共同富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理论价值的统一性、同源性,理论实践的互动性、共生性,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导向。共同富裕有利于夯实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民生保障、增强其思想共识和精神动力。横州市...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丨无宴不成侗:一个侗寨的社会整合方式探究
【摘 要】宴请是侗族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骆团村长时期的田野调查,以侗族宴请为研究重点,进而探究宴请作为整合侗寨的运行机制。根据宴请目的将侗民宴请分为日常性宴请、仪式性宴请和工具性宴请,从而探讨宴请在整合私人...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丨从“京族话”“白话”到普通话的语言使用看京族的认同演变
【摘 要】京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群体,我国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北部湾西南沿岸地区,世代以捕鱼为生。近现代以来,京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从母语“京族话”、粤语“白话”到普通话的拓展。伴随着语言使用习惯的改变,京族自我认同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渐从“落后...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丨道路空间的文化塑造:路学视角下的云南会泽铜商古道研究
【摘 要】云南会泽铜商古道为服务于清朝康乾年间的铜运贸易政策开拓,因其地理优势与资源禀赋成为国家与地方联结的纽带。政策往来与经济贸易的共同作用又从空间维度形塑了会泽的地方文化。以道路人类学为视角,本文剖析了铜商古道文化空间的历史源流与构成,...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丨边民“国民化”:民国时期边政学的一个核心议题
【摘 要】民国时期的边政学者重新界定了边民概念,将其理解为“边疆少数民族”,并从主权、领土和中华民族角度论证了边民的国民身份。在此基础上,他们批判了历史上边民在边疆社会身份体系中所处的“私民”或“奴隶”地位,强调要保障边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丨从“跨文化比较”到“跨自然比较”
【摘 要】 比较是人类学知识生产的基本原则。但对比较法自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考察现代人类学比较研究的两大范式。其中,“跨文化比较”以文化为基本对比单位,旨在揭示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与差异、结构与变迁、自性与他性...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丨壮族道教的多元通和模式及其启示意义
【摘 要】壮族道教是壮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产物,其在继承传统道教核心教义的同时,受到壮族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与壮族各种原生型宗教紧密结合,汇成一体,在经典、教义、神谱、仪式等方面都全面加以糅合,形成了融汇多教、多神共奉的信仰体系...
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丨改土归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摘 要】改土归流使王朝国家疆域得以稳固、国家意志在改流区得以贯彻、对改流区民众的教化得以全面推行。同时,改流区民众与国家的联系加深、国家认同意识增强,各民族汇聚交融与和谐关系得以形成。这些变化实现了国家整体利益和改流区局部利益的双向同步增...
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丨纹饰层累与多元一体:文化共生视域下广西铜鼓文化中的“三交”实践
【摘 要】銅鼓文化是红水河流域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传统文化,其发展和演化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共生性,这种共生关系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广西河池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铜鼓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
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丨民族典籍外译与国家文化安全
【摘 要】国家文化安全是新时代中国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合理有效的国家文化安全空间,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要保证国家文化处于安全状态,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家内部主流文化安全不受威胁,更重要的是在对外交往交流中,不断扩大文化安全屏障,保...
民族发展研究丨民族自治地方“双碳”协调机制的构建
【摘 要】 “双碳”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统筹推进“双碳”指明了道路方向。民族自治地方的“双碳”工作与非民族自治地方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存在特殊的困难,强行推行有可能会影响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民族自治地方要构...
民族发展研究丨嵌合赋能与多元联动:社会组织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治理的个案研究
【摘 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后续治理是确保贫困群众在易地搬迁安置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问题,也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基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县域个案研究发现,以专业化社会组织同安置区建立嵌合关系为结构前提、多元主...
民族发展研究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作用机理与发展策略
【摘 要】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广西民族研究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74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广西民族研究

杂志价格:¥7.2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广西民族研究

杂志价格:¥7.2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