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

百花

2022年09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百花》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百花杂志社是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陕西省文化馆主...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卷首语

笑脸
你在进入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时候,一定会被人们幸福的笑容所感染。无论到美术博物馆参观书画展,还是在群众文化节朗诵比赛的现场,又或者去文化馆参加一场群众合唱排练,带着孩子去公共图书馆体验亲子阅读,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人们一张张幸福灿烂的笑脸……...

创作者工作室

《主角》读后感
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角》,讲述了秦腔名角忆秦娥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现了大时代变迁下秦腔艺术的起起落落。读完这本书,秦音犹存,使人不禁想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从三个方面分享我的体会。 一、从《主角》看每个人的“锤炼之路” 戏剧让观众看到...
读《傅雷家书》有感
偶有闲暇,又拿起来尘封已久的《傅雷家书》,学生时代读过的书,时过境迁又有了不同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再一次拿起这本书,感悟到的不仅是字里行间浓浓的亲情、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品德传统,还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成年人...
心灵的历程,走向未来
关于《美的历程》这本书的评价,冯友兰这样说:“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至此,便能明确感知这本书中的宏大世界,它是崇高的、真实的、质朴的、有趣的。对我而言,李泽厚先生的这部美学著...
追寻,我生命中绽放过的诗意
近日搬家,看到打包的各种物件,心生一丝凄凉。大学毕业那年搬离宿舍,除了几件旧衣裳,只有满满的三箱书。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内心轻盈又富足。 现如今,生活被各类消费填满,空间被无数物质挤占。家当越多,越是空虚。这种“丢之可惜,用之多余”的杂乱深...
伏惟珍重 纸短情长
在这个通信便捷的时代,“家书”这种抒发牵挂、寄托感情的通信形式已慢慢被人忽略、淡忘。我小的时候,妈妈和我跟随爸爸到离家乡很远的部队,妈妈常常因为想念姥姥趴在桌子旁一边写信一边掉眼泪。虽然我当时识字不多,但依稀看见她在信中写着:“妈,收到我哥...
唱支山歌让我送你去远方
秀莲,我心疼你! 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我还在上高中,那时的我对你印象不深,只沉浸在孙少平和田晓霞那梦幻般的感情里很久很久。他们的爱是纯粹的,干净美好。情窦初开的年纪,最向往的就是这种爱情。后来田晓霞被洪水卷走,这段美好的爱情便戛然而止,...

公共文化建设

西安市邑区图书馆创新方式 服务农民、服务基层
西安市鄠邑区图书馆新馆2013年6月免费开放,截至目前,累计接待读者150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400多场次,连续多年开展的自创阅读品牌活动有鄠邑区“我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和鄠邑区“故事大王”活动。鄠邑区图书馆连续多年被陕西公共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进文化振兴战略实施
洛南县面积2830平方公里,辖16个镇(办)、一个县域工业集中区、24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6.1万。洛南文化底蕴厚重,被誉为“中国汉字故里”,全国“诗词之乡”“散曲之乡”。洛南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仓颉传说”“洛南静板书...
以“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赋能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关键。近年来,陕西省旬阳市聚焦基层文艺人才发展,创新实施了选拔百名文艺领军人才、发展千名文艺骨干、带动万名文艺爱好者的“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夯实了基层文化人才基础,走出了一条以文艺...
脱贫山区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发展的山阳实践
一、背景缘由 山阳古称丰阳,西晋置县,地处秦岭南麓,陕西省东南部,区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辖18个镇(办)244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山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曾是秦楚和宋金的国界,秦楚文化与南北文化相互交融,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在此...
家庭春晚”进万家
一、基本情况 “高陵家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贯彻落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一次创新实践。2022年春节期间,西安市高陵区线下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人民群众对春节的节庆文化生活需求受到影响,迫切需要文化润心和精神...
西安市城市书房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一、案例背景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年4月...
拓展公共文化空间 文旅融合无缝衔接
一、案例背景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规划中明确指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根据我县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全面实行总分馆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县...
弘扬秦腔文化 铭刻西安印象
一、基本情况 易俗社文化街区位于古城西安核心区域,东起案板街、西至北大街、南起东大街、北至西一路,总占地约87亩,是省、市两级重点改造项目,也是西安市迎十四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改造后的易俗社文化街区作为新型公共文化街区,...
周至县域图书馆农家书屋与总分馆制建设实践探索
一、建设背景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投资建设、农民自主管理的公益性文化惠民工程。2010年以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相继为周至全县22个乡镇365个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统一配送书柜、图书和音像制品。2017年后,公共图书馆承担起农家书屋...
兴趣链”党建联盟嵌入式服务 激活社区文化供给新动能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是咸阳市的主城区,也是西咸一体化的承接地。近年来,秦都区委、区政府把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作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成立兴趣链党建联盟,带领群众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实现...
群文学堂:探寻文化艺术推广的通关密码
一、基本情况 “群文学堂”是汉中市文化馆(原汉中市群众艺术馆)2018年初开始策划、实施的一个公益文化艺术推广品牌,每年计划举办6期,2022年调整为每年4期。截至2022年5月底,已经实施4年半,举办25期,其中馆内21期、馆外4期,邀请...
让“故事房子”带着“用户”去旅行
一、案例背景 未成年人阅读是公共文化服务中一项基础而广泛的工作。2011年神木市图书馆新馆开放后,对少儿阅读的服务经过馆藏文献建设、阅读体验活动组织和志愿服务引导后,发现在低幼儿童的阅读推广中仍然缺乏有效的阅读引导方式。因此,经过馆员专业学...
西安市新城区打造“兴城”城市书房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新城区是西安市中心城区之一,常住人口64.47万人。近年来,面对辖区群众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新城区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方针,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结合新城区“十四五”公共文化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任务,积极构建“兴...
智慧”踏浪来 “阅读”新风尚
在农家书屋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中享受阅读乐趣,在社区活动中心吹拉弹唱歌咏幸福生活,在书画台案上挥毫泼墨抒发豪情,在广场上踏歌起舞享受悠然生活,陕南花鼓小调回味无穷……城区的文化生活圈、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人们走出家门就可感受文化惠民活动。 ...
红色文献串读百年光辉·地方史志新讲时代征程
一、案例背景 红色文献主要指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间由中国共产党机关或各根据地出版发行的各种文献资料。开展红色文献阅读推广,既是实现“全民阅读、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又是图书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创新...
悦读陈仓: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一、案例简介 陈仓区图书馆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增加活动效果,成功打造“悦读陈仓”全民阅读典型案例。该案例包括的十项阅读活动,是极具综合性、普惠性、均等性、公益性、广泛性、便利性的全民阅读推广工程。 活动一:情暖陈图·欢...
全民参与,全链条发力,打造面向全社会的文化大循环
宁强县阳平关镇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嘉陵江谷地,素以“天下名关”著称,宝成铁路、阳安铁路在此交会。镇域总面积312平方公里,辖18个村2个社区,户籍人口3.8万人,汉、羌、回、满在此杂居。境内有古三泉县遗址、子龙山、鸡公山、水陆码头、羌人墓地...
活用地域文化资源 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地处秦巴山间、汉水之滨的旬阳市,独孤信印,享誉全国;象牙算筹,震古烁今;汉调二黄,源远流长;旬阳民歌,曲调细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品类众多,内容丰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旬阳市持续强化旬阳传统木刻版画“三链”建设,探...
关中忙罢艺术节:用艺术唤醒乡愁
忙罢节也称“忙罢会”,是关中农村每年夏忙过后,亲戚之间互相拜望话农闲的习俗,时间大致在每年农历六、七月。在这期间,每村以村为单位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集中招待亲戚。以前,忙罢会是仅次于春节、元宵节的关中传统节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生活习惯...
传家训 融资源 善治理 优服务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因汉水而得名,崇德尚文,诗书兴盛。近年来,汉阴县委、县政府以筑牢精神高地、开放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活力、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传家训、融资源、善治理、优服务”,梯次构建“四链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
优化文化治理 推动“五治”融合发展
一、案例背景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为提升乡村治理效果,汉阴县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牢牢把握乡村文化建设这一重要抓手,夯实基层思想文化基础,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以汉阴县城关镇三元村为例,三元村位于县...
用优秀乡土文化助推农村教育发展
一、案例背景 汉滨区处于安康中心城区,曾是全省唯一贫困人口超过100万人的深度贫困县区。同时,汉滨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非遗名录13项、市级非遗名录58项、区级非遗名录94项。但是,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平...
一村一品:美丽乡村温路家村打造乡村旅游新模式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区域、城乡和群体不均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点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精不精”,公共文化服务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温路家村地处贺...
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金福湾模式”
一、基本情况 金福湾社区成立于2014年6月,是商洛市最大的新型移民社区,地处商南县城幸福路,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东畈、金福湾、秀水3个小区;现有居民楼91栋、单元房7347套,37个居民小组6455户21300人,社区干部19名,党...
依托手机网络直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18年4月以来,岚皋县文化馆与微赞平台(直播岚皋)合作,开辟了手机现场直播文化活动渠道,打破了“我演你看,演完就散”等“零散式”开展文化活动的模式,通过手机直播把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展示给更多人,充分展现岚皋的人文精神风貌、地...
双轮驱动”助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秦楚边城·书香白河”为目标,把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作为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将书香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人民群众参与公共...
三方协作破解图书馆建设难题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
一、案例背景 2015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起草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
陕西宁陕以“一个人的剧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宁陕县作为革命老区县、贫困地区县,公共文化服务不均...
依托陕北民歌博物馆打造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地标
一、案例背景 陕北民歌是陕北文化的独特标识。传统民歌通过劳动号子、山曲、秧歌曲、小调、道情、信天游和二人台、陕北说书等曲调或体裁,以拦羊嗓子回牛声的独特声腔,展现陕北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如《黄河船夫曲》《赶牲灵》《三十里铺》等曲目...
华州皮影:打造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IP
一、案例背景 世界影戏源于中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陕西影戏源自华州。华州皮影戏起源于西汉,盛行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历经两千余年的传承发展,被称为皮影艺术的“活化石”。华州皮影戏由五人演出,唱腔委婉动听,表演生动传神。皮影制作选用上等牛皮,经...
创新传承西秦刺绣 打造群众增收好产业
一、挖掘文化资源,盘活非遗瑰宝 西秦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平面、立体、浮雕等形式,把各种图案绣在服饰、玩具、摆件等表面,内容涉及婚丧嫁娶、民俗节庆、宗教祭祀等方面。每个造型或作品通过内容展示、造型搭配、寓意阐述等方式,讲述着一...
发展绥德石雕产业 振兴传统手工技艺
一、案例背景 绥德石雕历史悠久,用途广泛。据史料记载和实物考证,绥德石雕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历经新石器时代和秦汉的发展,唐、宋、明、清的繁荣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昌盛。同时,绥德石雕技艺是绥德人赖以生存的根脉性艺术,体现了绥德石雕与...
让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赋彩凤翔文旅“金名片”
近年来,凤翔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申报与保护并重、传承与发展并举”为原则,充分利用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文...
打造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实现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共赢
一、基本情况 商南县金丝峡游客服务中心位于G40沪陕高速金丝峡出口,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9347平方米,总投资近3亿元,2012年投入使用,2016年提升改造。游客中心集旅游咨询、投诉、停车、售票、购物、餐饮、茶艺、医疗、应急指挥、交通...
佛坪县文旅融合激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基本情况 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是汉中融入大西安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显著。佛坪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1.19%,位居西北之冠,野生动植物资源丰沛,是“秦岭四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的天然乐土。佛坪县自然风光优...
陕西韩城“四位一体”+“三个融合”实践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硬核实力
一、案例背景 韩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市。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深入发展和现代公...
推进“三共九化”建设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后柳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南部18公里汉江西岸,因汉江河岸柳树成片而得名,是秦岭“中华水塔”、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重要水源涵养区,是陕西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名镇。镇域面积约15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1个集镇居委会,人口1....
传承非遗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宝鸡市陈仓区县功镇翟家坡村距离宝鸡市区13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85户1580人,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近年来,翟家坡村紧紧围绕社火、脸谱、西府民俗等传统文化资源,注重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探索创新出了以文促旅、...
传统节日彰显文化自信 非遗传承助力文化振兴
一、案例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大力实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民族优秀...
绝活展演异彩纷呈 非遗保护深入民心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源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延续,是民族的根和魂。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夺目,非遗保护任重而道远。 一、活动背景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会选定一个主题,举办全国性非遗宣传展...
创新非遗传播手段 展现陕西非遗魅力
一、基本情况 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抖音短视频引进非遗保护宣传工作。“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官方抖音号于2020年4月注册成立,经过省非遗保护中心和拍摄团队的精心筹划,5月...
狠抓挖掘和抢救 落实保护与传承
一、案例背景 作为民间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之一的“洛南静板书”,自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就在全县城乡盛行,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融弹、敲、打、说、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田间地头,家庭...
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写新诗篇
一、案例背景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繁荣群众文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公共...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9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百花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百花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