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小说鉴赏

长江小说鉴赏

2025年17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长江小说鉴赏》(原《新纪实》)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正规期刊,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单位...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经典新读

论《聊斋志异》中的“士不遇”
【摘要]《聊斋志异》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全书共491篇,涉及科举考试和“士不遇”内容的篇目共有70余篇。《聊斋志异》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堪称清代“士不遇”主题的集大成之作。从《聊斋志异》的“士不遇”可以窥见清代书生的...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误会书写
【摘要】《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误会,宝黛误会则是其核心。误会是宝黛关系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误会的描写则使全书呈现浓烈的诗意风格。本文从前八十回中有关宝黛二人误会的回目出发,通过分析误会的本质、发展过程阐明误会对全书建构的意义,并以误会的描...

作品赏析

浅析晚清小说《恨海》的悲剧性
[摘要】吴趼人的小说《恨海》讲述了庚子事变中两对年轻未婚男女的命运变迁,小说主要人物棣华、伯和、仲蔼、娟娟的结局都以悲剧收场。《恨海》不仅描绘了生离死别、动荡飘零的时代悲剧,还描绘了人物的婚姻悲剧以及女性悲剧。究其原因,动乱的时代、落后的封...
父权的缩影:从凝视理论解读《三寸金莲》
【摘要】冯骥才的《三寸金莲》以“裹脚”为叙事核心,构建了一个由多重凝视交织的父权权力场域,此凝视源自众人,投向女人。主角与其说是香莲,不如说是她的小脚。“小脚”在书中吸引众人的凝视,成为父权凝视的具象化载体。本文以拉康的凝视理论为根基,结合...
论渠川晋商小说的三重审美特征
【摘要】作家渠川对于小说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保留历史节点的真实,在细节和历史模糊之处进行艺术创造和虚构。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又发挥作者在审美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令渠川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更接近时代本质的...
深交到疏离
【摘要】本文以尹学芸的中篇小说《李海叔叔》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时代变迁与情感异化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两家人在相识时期的真挚情感关系,苦难的日子里,“我”家和李海叔叔家互相支持;其次,分析在相处过程中情感出现的幽微变化,探寻两家...
中岛敦笔下的沙悟净:自我投射与存在主义困境
【摘要】中岛敦将沙悟净形象从传统功能性配角转变为具有独立思想的存在主义者,承载了作者对生命意义与存在困境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角色功能、战斗属性、性格特质及叙事视角的重构,沙悟净从忠诚憨厚的跟随者蜕变为敏感多思的追问者,不断质疑自我身份与取经使...
从后族裔批评视角看《谁是爱尔兰人》中的族裔问题
【摘要】《谁是爱尔兰人》是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的短篇小说。本文将《谁是爱尔兰人》置于后族裔批评视域下,通过分析小说中族裔之间的冲突、界限的淡化和群体的融合的过程,探讨后种族时代的“地球主义”主张和构建族裔共同体的“后族裔”理想。【关键词】《谁...
时代变局下的底层灵魂:《骆驼祥子》和《小癞子》的对比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骆驼祥子》与《小獭子》两部作品,揭示不同文明背景下底层人物命运的共性与个性。在20世纪30年代军阀割据的中国,祥子三度购车又三度失车的经历,展现了个体奋斗的挫败史,人力车夫这个职业既是农耕文明最后的喘息,也是工业文明的...
《金阁寺》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存在困境比较
【摘要]本文旨在运用存在主义理论,对《金阁寺》与《麦田里的守望者》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文本细读,从主体认知、时空结构、暴力书写等维度剖析两部作品中人物的存在困境。研究发现,两部作品虽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但都深刻反映了战后人类的精神困境,《金阁寺...
在唯美与道德之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格雷的阈限性研究
【摘要】本文从阈限性理论出发,分析了王尔德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主人公道林·格雷具有阈限性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道林的阈限性主要源于家庭背景导致的亲情缺失、社会地位模糊,以及他所处的青春期过渡阶段。道林在唯美与道德之间...
人类世尺度批评视角下《树语》慢性暴力的多维探析
[摘要]在人类世尺度批评视角下,《树语》揭示了由于人类感知、气候变化与植物生长间的时间尺度差异引发的漠视病症,以及地方与全球空间尺度差异导致的物种多样性意识淡薄现象。这两种现象是小说中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慢性暴力逐渐形成的重要因素。小...
莫妮卡·阿里《砖巷》中的叙事伦理研究
【摘要]孟加拉裔英国女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砖巷》以女主人公纳兹奈恩的移民故事为线索,揭示了世纪之交多元文化融合与冲突背后隐含的伦理意义和时代特征。从小说的叙事策略构建中,我们可见纳兹奈恩伦理思想的转变:通过时间倒错,并置过去...
布里特·本尼特小说《消失的另一半》的创伤书写
【摘要]布里特·本尼特的小说《消失的另一半》生动再现了20世纪美国种族主义制度及“白人至上”观念对处于社会边缘的非裔混血女性命运的深远影响。作为美国社会最底层的群体,非裔女性在种族主义制度和“白人至上”观念的双重压迫下,在身份认同...

诺奖作家作品研究

论《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空间叙事
【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讲述了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的悲剧人生。艾米丽深受传统观念影响和南方父权制度的压迫,小说展现了旧南方传统与新观念冲...
探析《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的叙事风格
[摘要]海明威短篇小说以“冰山理论”为核心,以“电报式”的语言风格和省略留白的叙事艺术著称。在以非洲狩猎为背景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他以对话为主导,运用简洁凝练的叙事语言和不断变化的叙事视角,采用“展示”的叙事方式以及意识流手法,生动展现...
论《秀拉》中黑人男性气质边缘化的文学镜像
【摘要]《秀拉》是托妮·莫里森于1973年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不仅刻画了黑人女性秀拉敢于反抗社区内束缚女性的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形象,还间接展现了黑人男性在白人霸权性男性气质压迫下的困境与边缘化现象。本文以康奈尔等社会学家提出...
“追寻喧嚣的孤独者”《老妇与猫》中的老妇人形象解读
【摘要】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老妇与猫》讲述了一个老妇人与一只流浪猫共同生活的故事。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视域下的空间理论出发解读《老妇与猫》中的老妇人形象。研究发现,小说构建了老妇人的两种生活空间一—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展现了...
论古尔纳《多蒂》中的空间书写与身份建构
【摘要]阿下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作品《多蒂》以二战后的英国为背景,讲述了以英国出生的黑人女孩为代表的流散群体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坎坷成长的故事。古尔纳通过建构不同类型的空间来呈现多蒂的成长历程:流动的家宅空间让多蒂姐弟对自我身份产生焦...
论《植物妻子》中的女性失语现象
【摘要]本文探讨了韩江小说《植物妻子》中女性失语现象的多维度表现及其反抗路径,基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话语权、决策权与自主权的系统性剥夺,结合《植物妻子》中的具体情节,揭示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现实处境,及其在情...
《素食者》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困境
【摘要】韩江小说《素食者》的女主人公英惠以拒绝吃肉的行为作为对以男性为中心、以剥削为手段的支配文化的深刻批判与反抗,以一种沉默却激烈的方式反抗带有规训与权力渗透的凝视与暴力。英惠觉醒后敏锐地洞察到每个人都是施暴者、受害者,于是她选择摒弃人类...

茅盾文学奖作品研究

精神分析视域下《尘埃落定》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阿来在《尘埃落定》中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角色,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尤为突出:她们性格迥异,命运轨迹各异,却共同勾勒出土司制度崩溃的背景下女性群体的悲惨命运。本文从精神分析学视角切入,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剖析这些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

新乡土奖作品研究

论《宝水》中的返乡与城乡关系书写
[摘要]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是一部典型的返乡叙事文本,以地青萍返归乡村疗愈失眠症及内心症结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语境下宝水村的转型与蜕变,是返乡书写的全新表达。与此前返乡书写不同的是,《宝水》的返乡源于地青萍难以忍受的失眠症,其叙述立...

名家研究

论老舍小说中的巡警形象
[摘要】巡警是老舍小说中城市底层贫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却鲜有学者关注。本文按时间顺序对老舍小说中的巡警形象进行全面梳理,发现其经历了从统治者的工具到底层贫苦市民再到抗日志士的演变轨迹,从作家生平阅历与全面抗战爆发两个维度剖析这一形象演...
论新式教育对丁玲早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摘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丁玲的文学创作风格因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分析丁玲早期文学作品时,学界研究视角普遍聚焦于女性意识觉醒与时代精神等层面,鲜少关注其早期接受的新式教育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丁玲的求学经历...
从“位置”到“故事”:安妮·埃尔诺作品中文译名的性别编码与叙事权力
[摘要]202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安妮·埃尔诺作品LaPlace与UneFemme的中文译本《一个男人的位置》与《一个女人的故事》,作品译名的性别化表述差异引发学界关于译者无意识性别再编码的讨论。本文结合波伏瓦的他者理论、韦...

文体互鉴

痴愚老人之死
[摘要】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之一,《李尔王》中呈现的政治、法律与道德伦理等问题体现了莎士比亚悲剧内涵的恢宏与丰富,这类问题也一直被视为传统研究中的焦点并反复阐释。但围绕《李尔王》政治与伦理问题的研究,却使得戏剧的悲剧意义逐渐偏离文学性轨道...
比安基儿童文学创作中森林主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IO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881(2025)17-0124-05 【摘要]比安基的《驼鹿之谜》是经典的森林文学文本。他以满怀真诚的热爱与敬畏之心,用饱含诗意的语言描绘大自然,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