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小说鉴赏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29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长江小说鉴赏》(原《新纪实》)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正规期刊,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单位...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作品赏析

论《呼兰河传》的悲剧意蕴
[摘 要] 萧红的《呼兰河传》讲述了发生在呼兰河这个东北小镇的故事。故事情节并不曲折,但作者将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其中,在平淡的叙述中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本文从个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国民性的悲剧三个方面论述了《呼兰河传》的悲剧意蕴,在此...
庐隐《海洋里底一出惨剧》的航海书写与时代隐喻
[摘 要] 1921年的《海洋里底一出惨剧》是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庐隐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作品,是一篇关心社会与国家问题的“问题小说”。从题材上看,该作品有着航海小说的一些特征,同时也在景物描写上体现出了作者的创作特色。从内容上看,该作品充满...
新女性的自我困境
[摘 要] 《梦珂》是丁玲的首部小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研究者笔下梦珂通常被视作堕落的娜拉,但从丁玲本身的创作意图分析,梦珂这一人物或许还反映了丁玲对20世纪20年代社会的不满,其经历充分地体现了新女性的自我困境。梦珂是当时新理念和...
论潘孑农抗日小说的文学性
[摘 要] 潘孑农是著名的话剧编剧和导演,其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不乏可圈可点之作,而学者多侧重于对其电影进行评究,鲜有人研究其文学作品。潘孑农与众文人一齐肩负起文学抗日的时代使命的同时,也不忘追求作品的文学性,以对主人公身体符号的...
启蒙立场的凸显与民间意识的萌发
[摘 要] 彭家煌是五四乡土小说作家群中杰出的一员。他的乡土小说以自然意象与现实景观建构起阴郁、绝望的地理空间,用独具特色的楚语湘音书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运用语言和民俗建构起独特的乡村文化空间,从而呈现出一个封建、闭塞、落后的乡村空间溪...
人生的“围城”之困
[摘 要] 《围城》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和情感困境。方鸿渐在经历了求学无果、求职不顺、婚姻不幸后,在围城中不断寻求出路,却又被困在新的围城。钱锺书通过对方鸿渐这一人物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知识界的样态,通过描写以...
论师陀小说的苦难书写
[摘 要] 师陀原名王长简,又名芦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作家。1937年出版的《里门拾记》是师陀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中的人是苦难的承受者。师陀通过景物塑造出人物的独特生存空间,并对各类小人物的悲剧生活展开细致的描写...
论师陀《果园城记》中的乡土书写
[摘 要] 从早期的短篇小说集《谷》《里门拾记》到《果园城记》,师陀对地域叙事的描写越发成熟。小说集《果园城记》中,师陀对果园城的居民乃至整个民族的生存处境进行了深思。本文试图以《果园城记》中的作品为例,分析师陀对时间和空间的书写,并探讨...
论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叙述视角
[摘 要]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讲述了自己幼年时期在呼兰河这座小城的经历,内容真实有趣,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呼兰河传》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内容的丰富多彩外,还因为小说没有只运用一种视角单调地叙述,而是通过转换不同视角实现抒情性...
《受戒》的“破戒”意蕴
[摘 要] 《受戒》作为汪曾祺重返文坛的代表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对汪曾祺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小说题为“受戒”,却处处透露着“破戒”之意。本文分析了《受戒》的三方面“破戒”内涵,认为《受戒》对明海等和尚之行为的书写有破宗教之戒的意味...
通向“晚郁”之路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李锐的五部长篇小说在题材、语言、风格、内蕴上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小说的语言从口语的狂欢转向一种“喧哗”的内化,并借助文献典籍资源继续构建属于个体的“真实”历史。这些转变表明李锐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晚期风格”...
跨越时空的对话
[摘 要] 青年作家陈春成的小说《夜晚的潜水艇》凭借梦境与现实、成长与失却、自我与他者的多重主题,以及与此相呼应的独特语言风格而广受读者好评。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分析视角下,小说存在以纪实性为主要特征的超叙述层次和以回忆性叙述为主要特征的主...
他者之镜下《镜中》庄润生的自我建构
[摘 要] 小说《镜中》围绕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突遭变故展开,面对家庭和人生的支离破碎,主人公庄润生作为间接导致这场悲剧的人,在自责与痛苦中踏上自我放逐和寻求救赎的旅程。其他三位主要人物也在经历创伤后,试图在生活的废墟上重拾前行的勇气。本文...
笛福历史小说《瘟疫年纪事》中的数据伦理与真实书写
[摘 要] 笛福生活在一个数学与统计计算发展的年代,他受到17世纪统计学家佩蒂和格朗特的影响,在《瘟疫年纪事》中借用死亡统计数据描述了1665年伦敦爆发的黑死病及其给英国带来的巨大人口损失,为描述大瘟疫的历史原貌提供了一个完整而准确的视角...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际关系异化
[摘 要] 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深刻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虚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个性之间的冲突与异化现象尤为突出。本文基于埃里希·弗罗姆等学者的异化理论,深入剖析小说中主要角色的人际...

诺奖作家作品研究

《日瓦戈医生》中的漂泊书写
[摘 要] 漂泊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也是文学永恒的母题之一。漂泊从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思想发端,成为俄罗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漂泊的美学内涵逐渐丰富。在《日瓦戈医生》中,帕斯捷尔纳克以20世纪动荡...
《莫失莫忘》中的异托邦书写
[摘 要] 从宏观格局上看,石黑一雄的《莫失莫忘》因其描写的克隆人生命伦理被赋予了反乌托邦特征,然而比起全局层面的乌托邦呈现,小说的情节脉络和叙述视角都更偏重于个体层面的探索和诉求,表达生命对于自我的关注和追寻。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异托邦...
论小说《云游》中的杂语性
[摘 要] 杂语是巴赫金小说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巴赫金认为杂语性是小说体裁的本质。语言的分化和多样并存是小说出现和发展的土壤。杂语以不同方式进入小说,形成小说中不同语言的混合及对话,在此基础上展开小说的主题及主题的对话,并构成小说修辞的...

茅盾文学奖作品研究

东西小说《回响》中的叙事空白研究
[摘 要] 小说《回响》主要以第三人称视角即女主人公冉咚咚的视角展开,作者东西有意采取有限性视角进行叙事,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等多处设置叙事空白,给读者留有一定空间,调动读者参与小说建构的积极性,同时突破言语局限性,挖掘当代社会大众的复杂...

名家研究

凌叔华小说中的空间书写
[摘 要] 凌叔华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物理空间有两种,即家庭内部空间和家庭之外的社会公共空间。她的小说中,传统女性往往出身于封建家庭中,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与男性权威的压迫下生存。她们受狭小封闭的家庭空间约束,无法摆脱对男性的依附,不能对自己的命...
论莫言小说中的颜色运用
[摘 要] 大量颜色词的运用使得莫言的小说更精致、隐晦、意味深长,《透明的红萝卜》和《金发婴儿》中颜色词的运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世界。 [关键词] 莫言 颜色词 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

理论新见

白鹿原地区当代作家群的文学传统
[摘 要] 在白鹿原籍当代作家们的各种体裁作品中,有着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充满着具有地域特色的共同性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为:展现史传传统与神秘色彩,描述宗族制度存亡;挚爱故土风物,探寻历史与文化;突显爱国爱民情怀,体现精神...
广西壮族女性作家小说中性别形象研究
[摘 要] 本文选取岑献青、黄夏斯榕、梁志玲、陶丽群四位广西壮族女性作家小说中的性别形象进行分析,女性形象主要从母亲、妻子、女儿三个典型形象进行剖析,男性形象主要从父亲、丈夫、儿子三个形象分析,通过对男女性别的形象分析从而挖掘在不同时代下...

衍生传播

“信达雅”视角下《伊豆の踊子》两个汉译本的对比分析
[摘 要] 本文选取林少华和韩侍桁翻译的《伊豆の踊子》汉译本作为分析对象,分别从“信、达、雅”三个层面对译文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两个译本都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原意和结构,但在细节表达上,林译本比韩译本更直白、更灵活。“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有助于...

文体互鉴

论《江格尔》中宝木巴宴会主题
[摘 要]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有大量对宴会场面的描写,尤以宝木巴黄金宫殿中的宴会为中心,描绘了江格尔和英雄们在宴会上痛饮美酒、享用佳肴、商讨军务和娱乐休闲的场景。宝木巴的宴会是史诗故事发生的重要场合,和故事的后续走向密切相关,宝木...
论早期七言的发展与七言诗的起源问题
[摘 要] 七言诗是晚成的诗体,先秦两汉时期出现了少量的七言句,两汉时期也出现了零星的七言诗作品。关于七言诗的起源,学界分持两种态度:一为源于楚辞(楚声)说,一为源于民间歌谣说。无论从诗歌的节奏、用韵、应用、评价等方面来看,七言诗的生成与...
论阮籍《大人先生传》的文体性质
[摘 要] 《大人先生传》以其韵散结合、情理兼备的艺术风格,以及文本自身丰富多样的文体样式,使得文章呈现出错综难辨的文体特性。关于《大人先生传》的文体性质,学界多有探讨,大体上可归类为辞赋说和散文说两类。然而,这两种分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争...
论《晋文公火烧介子推》中介子推的两次归隐
[摘 要] 元杂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中,介子推经历了两次归隐,这两次归隐同中有异。第一次归隐,其缘由在于天下无道,归隐的目的为明哲保身、追求隐逸之趣,以及待时而动。第二次归隐,看似与“有道则见”相悖,但这种矛盾其实源自介子推对万世留名、...
论波德莱尔诗歌中的现代性
[摘 要] 波德莱尔所处的19世纪正是诗歌绽放异彩的黄金时期,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在巴黎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大都市,波德莱尔敏锐地察觉到现代性社会的种种转变。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后续作家的创作...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