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观园

科学大观园

2024年1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聚焦热点话题,探索人与自然;汇集奇闻异趣,网罗超自然现象。旨在把科学的严谨性与普及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灵活性有机地融合...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人文科普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6.00 ¥9.69
目录

卷首语

过个科技工作者的节
很多值得人们尊敬的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例如教师节、警察节、医师节等。从2017年开始,广大科技工作者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

前沿

磕掉的牙可放牛奶中暂存
近日,杭州的一个小学生不慎磕掉了牙,班主任立刻把牙齿放进鲜牛奶里保存。大约20分钟后,孩子妈妈赶到学校,带上泡着牙齿的鲜牛奶送孩子去医院检查,成功地把牙齿种了回去。老师的处理方式登上热搜后,很多网友表示:“第一次知道这个应急处理方法,太实用...
去年夏天在过去2000年里最热
科学家研究发现,2023年夏季是北半球热带以外地区在过去2000年里最热的夏天。相关研究5月14日发表于《自然》。 德国美因茨大学的Jan Esper和同事结合观测性数据和基于代用指标的重建,分析了过去2000年中北半球热带以外地区6月至8...
研究显示上网或能提高幸福感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5月12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针对240多万人历时16年的调查发现,使用互联网可能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这一发现挑战了普遍认为使用互联网会对人们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观点。 牛津大学科学家安德雷·普兹比尔斯基...
动物有“好爸爸”细胞吗
《自然》5月1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称,新发现灰背鹿鼠的一个新细胞群,似乎与育儿行为有关。这些细胞在杂交鼠中未发现,表明生物学差异的演化可能影响了动物成为“好爸爸”的行为。 已知有特异性功能的细胞类型能调控动物行为。不过,对新细胞类型出现的机制...
红毛猩猩咀嚼药用植物疗伤
英国《科学报告》杂志日前刊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观察到一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雨林中的野生红毛猩猩外敷并内服药用植物,帮助自己的伤口愈合,这种发现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2022年夏天,印度尼西亚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古农勒伊泽国家公园...
大雪和大雨可能触发地震
当科学家寻找地震的原因时,他们的搜索通常从地下开始。几个世纪以来的地震研究已经表明,构造板块的碰撞以及地下断层和裂缝的运动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某些天气现象也可能诱发地震。一项刊载于《科学进展》(Sc...
老年人高温暴露风险越来越大
一项研究指出,到2050年,预计全球将有2.46亿老年人口暴露于危险的高温环境中,其中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老年人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这些发现或有助于为区域高温风险评估和制定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信息。相关研究成果5月1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

科学探奇

母鸡居然会脸红猩猩也要剖腹产?
在休息时,心情平静的母鸡脸上的颜色很浅。 当它们看到奖励的粉虫时,脸会微微变红,这时它们非常兴奋。 然而,当它们被人类抓住,翅膀也被控制起来时,它们的脸会变成猩红色,此时它们处于高压状态,心情很紧张。鸡居然也会脸红 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里,研...

封面故事

光芒照耀梦想
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是这次“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活动主题。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多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长期以来,科技工作者们矢...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为科技工作者过节
今年5月30日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活动主题已确定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作为主要活动之一,将举办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面向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开放。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 中国科协、科技部4月28日联合发...
激昂科学家精神的动力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全面认识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提和...
请称呼他们“研究员”科普网红有了新头衔
科普网红也能评上研究员。清华本科毕业,海外博士深造,回国后一头扎进癌症科普,成为一名自由科普人的网红“菠萝君”,在2024年上海科技节上,惊喜地获得上海市科技传播高级职称。他是全国首次面向市场端开展科技传播职称认定的首批“自然研究员”之一,...
“元科普”“蹲下来做科普”看科技传播工作者的“十八般武艺”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5月18日,第三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同日也是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科学院科学开放日,为广大市民群众送上了多重科普盛宴。 “5月18日非常巧,我还要赶到我的‘蛋白质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
后稷之志,绽放高原
90年来,一代代农业科教工作者扎根曾经的西部小镇杨陵,他们秉承“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的初心使命,让西农精神“永为全民族之太仓”的誓言熠熠光辉、发扬光大。 陕西关中襟山带河,沃野千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
青年向上,国家向前
“对于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我充满期待。最近几年无人机快速发展,大家看到的更多是无人机拍视频、做表演,而我们已经实实在在用它送外卖、送快递。比如,用无人机帮医院送样本,患者在家门口社康医院做样本采集,无人机仅需数分钟就能将打包好的标本批...

寰宇内外

令人闻风丧胆的毒杀手
铃兰 铃兰在北美西部可见,主要还是生长在太平洋沿岸落基山脉北侧以及加拿大。这种春天开花的植物原来也长在英国,特别是英国东部地区。铃兰的白色铃形花朵举世闻名,但是它有时也会结出橘红色肥硕果实。误食铃兰果实可能造成潮热、易怒、头痛、产生幻觉、皮...

真相

多吃黑木耳能降血脂?吃叶酸会致癌?
多吃黑木耳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饭后喝茶能“刮油”?胃癌都是吃出来的?吃叶酸会致癌?…… 每年5月第三周是“全民营养周”,科学辟谣联合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营养学会发布2024年营养健康科学流言榜,解读营养健康相关流...

聚焦

登月着陆究竟难在哪儿
自去年下半年起,地球“访客”密集前往月球,印度、俄罗斯、日本、美国接连发射月球探测器,但顺利着陆者寥寥,直到今年2月23日,奥德修斯月球着陆器才让美国时隔50年再次登月。2月24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正式公布,月面着陆器被命名...
解码嫦娥六号“奔月”之路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关键一环”,嫦娥六号将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自5月3日顺利升空以来,嫦娥六号的探月之旅吸引全球关注。在50多天的旅程中,嫦娥六号要...

专栏

科普阅读为我种下科学梦
当前,我们急切需要建立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我们需要大力建设科学文化,培育科学精神,让科学成为民族血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如此,中国的未来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建设科学文化,培育科学精神,科普阅读是...
奔赴博物馆 沉浸式满足热爱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展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 热门与小众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博物馆展示的各种文物中蕴含的思想理...

地球故事

巍巍昆仑万山之祖
昆仑山被誉为“华夏第一圣山”“万山之祖”“龙脉之祖”,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绵延2500千米,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横陈于天地之间,盘踞于青藏高原之上。昆仑山被誉为“华夏第一圣山”“万山之祖”“龙脉之祖”,西起帕米尔...

万象

候鸟飞往的“南方”到底是哪里
5月11日是世界候鸟日。根据季节变化,候鸟每年会进行周期性大规模迁徙,从北方飞往遥远的南方,这种迁徙现象引发人们的好奇:候鸟飞去的“南方”到底是哪里?科学家又是如何研究鸟类迁徙的? 不同季节种类的候鸟,迁飞目的地也不同 候鸟是随季节不同而周...

文化

博物馆里的新故事
博物馆,承载历史,传承文明。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

人物

“钻”透一切困难
有一头“大铁牛”,能一下潜到我国南海海底。它高7.6米、“腰围”10米、重达12吨。 别看它“膀大腰圆”,身手可不凡——在水深2000米的南海海床上降落,成功将钻头打入231米的深度,一举创下世界纪录! 这头“大铁牛”名叫“海牛Ⅱ号”,打造...

科学课堂

神奇的希罗喷泉
很多科技馆都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希罗喷泉,只要转动手轮,将封闭容器提高,就可观看到喷泉。希罗喷泉是人类的第一个喷泉,相传是由古罗马时期科学家希罗发明。一个未密封的容器与两个密闭的容器通过软管连接,封闭容器中,一个盛满水,另一个容器内充满空气。当...

阳光童书

对她来说,讲故事就像呼吸一样
图书名称:《没有故事听的小女孩》 作者:(法)弗朗索瓦·大卫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定价:56.00元 桑德琳是个寄养在姑姑、姑父家的小女孩。 一个偶然的机会,桑德琳发现了故事的奇妙,新世界的大门向她敞开。桑德琳求姑姑、姑父给她...
相关杂志
  • 科学24小时

    科学24小时

    2025年01期
    ¥3.69
  •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2025年01期
    ¥8.89
  • 环球人文地理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12期
    ¥15.00
  • 大众科学

    大众科学

    2024年24期
    ¥6.00
  • 知识窗·上半月

    知识窗·上半月

    2024年12期
    ¥4.89
  •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24年12期
    ¥6.00
  • 科学大观园

    科学大观园

    2025年03期
    ¥9.69
  •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

    2025年01期
    ¥4.29
  •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5年02期
    ¥4.89
  • 布达拉

    布达拉

    2024年05期
    ¥4.89
  • 科学之友

    科学之友

    2025年01期
    ¥9.00
  • 广西植物

    广西植物

    2024年12期
    ¥27.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232.56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科学大观园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科学大观园

杂志价格:¥9.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