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

2022年1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新民周刊》以“影响主流”为己任,关注“新闻、新知、新锐,民生、民情、民意”,力求理性、冷静、智慧的办刊风格,凸现了“国...     展开

类型

周刊

类别

时政综合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5.00
目录

新民一周

何以大上海
一个月前的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

封面报道

2022上海,春去夏犹清
“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不合理限制。”听到5月29日下午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9场新闻发布会上发出这样的声音,作家何振华心情略微放松了一点。拿到临时出入通行证后,5月起,何振华得以走出自家小区。他发现,凡是走出小区的市民,都比较小心...
上海,回来
3月末开始的封控管理,让往日车水马龙、喧嚣炫丽的魔都突然安静了下来,街道上只有防控一线人员和疾驰而过的急救车、物资保障车、其他工作车辆和数量不多的外卖小哥。 两个月后,经过艰苦的抗疫,上海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上海,回来了。 2022年4月1日...
上海核心功能,不停转不停摆挺过疫情
5月5日,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常运转。摄影/ 孙中钦这里金融要素市场高度集聚,金融市场年成交额逾2500万亿元;这里有国际航运与空港枢纽,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这里是我国的贸易中心之一,年进出口总值超过4万亿元,外资企...
上海承载的核心功能
经济中心 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32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完成工业总产值42013.9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498.5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738.80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第三产业增加值31665....
上海为什么不能“躺平”?
2022年5月26日,上海市黄浦区梦花街片区。上海市中心还存在一些老旧小区,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摄影/ 孙中钦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已经肆虐了两年多,各国的防控策略也有不同,简单分类就是“躺平”或“动态清零”。 但今年3月奥密克戎毒株在上海引...
上海核酸图鉴
过去的两个月,核酸检测成为上海居民的“日常”,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复工复产阶段,居民仍然需要核酸阴性证明才能进入工作场所或者商业场所。 多年后,“做核酸”一定会成为大家的集体记忆。...
著名作家何建明:这里有伟大的人民!
2022年6月1日,上海,当天是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首日,上午在外滩看到,来参观散步的市民游客已有不少。 口述 | 何建明 记者 | 何映宇 首发日期:2022年4月9日 我近期在上海的时间比较长,因为我正在写一本关于上海的大书。本...
从零到万,上海方舱的昼与夜
杨浦区江湾体育场改建的方舱医院。摄影/孙中钦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夜空落着小雨。大巴车进入上海后,从高架上驶出,一路极为寂静,听不到任何声音。从大巴车上走下,地面稍微有点湿,空气中隐约能够闻到春泥的气味。这不是肖帅想象中那个热闹的上海。 肖...
方舱医院逐步关闭
2022年5月25日,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休舱仪式。 2022年5月25日,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负责人、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为世博方舱张贴了“休舱”封条。 黄浦江畔的世博方舱,是本轮上海疫情中最早启用的方舱医院之一。3月23日,世博方...
世博方舱患者:室友四人,三人进了集中隔离救治点
世博方舱是上海首个接到改建任务的大型展览场馆。 口述 | 邵先生 记者 | 应 琛 首发日期:2022年4月1日 今天是我来到上海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的第六天,昨天上午第一次给我们做了核酸检测,但仍然没有发放任何药物。目前,身体倒是...
浦东老人:我和太太隔离在“条件艰苦”的南汇方舱
口述 | 倪先生 记者 | 金 姬 首发日期 | 2022年4月7日 倪先生所在的南汇方舱病房,四人一间。 南汇方舱所在地,是2011 年就停办的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 我是上海人,今年61岁,和太太住在浦东新区的潍坊路,家里还有一个84...
85后单亲妈妈:核酸阴性的我,在临港方舱医院住了12天
康康母女被大巴运送到临港方舱医院。 口述 | 康 康 记者 | 吴 雪 首发日期:2022年4月27日 我叫康康,36岁,居住在浦东新区惠南镇,是的,在进入方舱医院之前,我没有被感染,核酸一直阴性。为什么进入方舱,只有一个理由:陪同我12岁...
疫情封控中的就医难,是如何逐步解决的?
由于新冠疫情虹口区多个小区实行闭环管理,很多老人不能到医院配药。虹口区相关部门联系药房、医院及街道居委,为老百姓提供便民服务。摄影/ 刘歆 疫情发生后,医院成了容易发生人员感染的高危场所,一旦医院出现阳性感染者,就需要对环境进行消杀。这客观...
杨浦尿毒症患者:我真正想说的是……
口述 | 丁先生 记者 | 孔冰欣 首发日期:2022年4月8日 怕的,一开始很怕。 我是一个尿毒症患者,已经在杨浦区中心医院做了六七年血透治疗了。上海这一轮疫情,来势汹汹,发展得出乎意料,每天打开手机,就看到无症状感染者的数字节节攀升,最...
110接警员:一天内呼入9万通求助电话,跨江血透、老人过世……
上海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 口述 | 李 莉 记者 | 吴 雪 首发日期:2022年4月22日 35天,是疫情以来,我在110接警台闭环工作的时间。我是上海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接警班长李莉,自从3月15日以来,我们的“接警突击队”就一波...
武汉援沪医生:这一次,换我来守“沪”,艰难一定会过去
口述 | 杨 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医生) 记者 | 周 洁 首发日期:2022年4月6日 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上海——马路空空荡荡,街头鲜有行人。作为一个经常来上海的武汉医生,这次上海之行让我想起两年前的武汉,大家都待在家里...
一线医生: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下,请让我们有家能回!
口述 | 夏医生(化名) 记者 | 周 洁 首发日期:2022年4月21日 夏医生小区给医务人员的通知。 我是一名上海一线的临床医生,自上海封控以来,我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然而,最近我和我的不少同事都遇到了上下班无法正常进出小区的情况...
曾援金银潭医院的“硬核”护士长:这个深夜却哭了
核酸信息系统故障时,采样队员坐在地上等待。摄影/李晓静口述 | 李晓静 记者 |黄 祺 首发日期:2022年5月14日 3月下旬的一天,浦东大筛查,天很冷、又下着雨,我们采样队最晚回到医院的姑娘,到医院已经是凌晨两三点,浑身湿透,脚泡在进水...
粮油菜吞吐,因何阻隔,因何畅达?
2022年5月4日,在杨浦区某封控小区,社区志愿者骑着三轮车,将一袋袋分拣好的新鲜蔬菜及面包、肉肠等暖心礼包挨家挨户送上居民家门。为了保障封控区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相关部门尽量做到生活物资、保供食品等当天运到就及时发放给每户居民。 2022...
写段子的“北京哥”:骑着共享单车在上海送药
口述 | Fu大爷 记者 | 吴 雪 首发日期:2022年4月8日 “Fu 大爷“在配送药品时的自拍。 一个棕色的背包、一辆自行车、外加无限动力的大长腿,我这个一米九二的男人,从没想过有一天,在空无一人的上海街头,挨家挨户地送外卖。 我叫“...
政协委员:在封控期间兼职做骑手……
口述 | 邵 楠 记者 | 吴 雪 首发日期:2022年4月19日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邵楠做骑手。 昨天,有一篇“骑手睡桥洞”的视频刷屏了,说心里话,我看后很感动。因为镜头里面的场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做骑手的半个月时间里,我会...
宠物馆老板:封控后我住进了宠物馆,很多人却不理解
口述 | KK 记者 | 王仲昀 首发日期:2022年4月4日 在上海浦西封控前一晚,天空下起了雨。当时我一个人坐在宠物馆里,天已经暗下来,外面又是风,又是雨。门口树上的叶子,被风刮得两边摆,雨斜着落下来,宣化路上一个人也看不到。 在平时,...
疫情封控下的“邻里关系”
天台理发师,足不出户的日子,理发成为许多人的刚需。 摄影/黄琪现代社会,火柴盒一样的现代居住空间,把人和人隔绝开来。人和人之间物理上的连接,被简化成了一根网线。即便住在一栋楼里很久,大家也未必知道对方姓甚名谁。 牛津华人学者项飙提出一个概念...
上海演员:邻里互助好像谍战片
口述 | 张芝华 记者 | 阙 政 首发日期:2022年4月15日 我住在徐汇区的徐家汇街道,算是本轮上海疫情的台风眼。我们小区居民不多,只有一幢楼,大约160位住户。我在这里住了20年,封控一开始就报名做了志愿者。我不算很老,不好意思伸手...
广告设计师:“72家房客”的团结自治惊到了我
口述 | 梅 宝 记者 | 阙 政 首发日期:2022年4月26日 小区核酸检测有条不紊。 我是静安风华苑小区的居民,平时的工作是广告设计。在这个小区里生活了十多年,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小区。邻里之间就像戴了面具一样,没有笑容地...
“00后”搞笑博主:意外当上楼长,领导起了阿姨爷叔
口述 | 拉宏桑 记者 | 吴 雪 首发日期:2022年4月17日 嗨,我是一名“00后”,UP主账号叫“拉宏桑”,是个网名,来源简单粗暴——名字里有个“宏”,日常风格搞笑放松,偶尔也有点“拉胯”。我喜欢空闲时拍点短视频上传到B站,现在也算...
一次被动的社区治理试验
2022年4月16日,上海,一名身着防护服的防疫人员在街上休息。 在本轮上海疫情的防控过程中,一个个社区就是抗疫的最前沿阵地。 过去的两个多月,大多数人都重新认识了自家居委。原来默默无闻,甚至连门牌号码都不知道的居委会,一时间变身为“全村人...
闵行民警:当“教科书式”的执法视频意外出圈……
周警官(右)的执法视频出圈后,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 口述 | 周 誉 记者 | 金 姬 首发日期:2022年4月9日 4月6日,一段时长16分钟的上海民警“教科书式”执法视频火了。在片中,执法民警条理清晰地表示:“任何人有...
街道干部:坚守在居民区的日与夜,我也很脆弱
口述 | 杨晓晔 记者 | 王 煜 首发日期:2022年4月23日 又是一个在办公室值守的夜晚,已经记不清今天是什么日期、星期几了,每天就是完成当天的任务,然后安排下一天的工作。已是午夜,我抱着手机不敢入睡,生怕错过任何一条信息、一个电话,...
双胞胎宝妈:居委被“封印”后,我成了小区“带头大姐”
鑫城苑“大白”志愿者与警察沟通。 口述 | 徐文隽 记者 | 吴 雪 首发日期:2022年4月14日 上海的气温渐渐高了起来,夏天的气息越来越近了。每天一睁眼就穿上防护服已经是我的常态。我是徐汇区鑫城苑的一名志愿者,今天(4月13日),是我...
90后美编:楼栋接连爆阳之后,我不顾劝阻参加志愿工作
有两个居民被困门外,好心邻居帮忙卸窗使其回家,小刘拿起画笔记录下了这一幕。 自述 | 刘绮黎 首发日期:2022年5月2日 这周我们楼栋几乎天天爆“阳”,居委每天都在发布涉阳公告,楼栋群里人心惶惶,一时间质疑、猜忌、焦虑、怜悯等各种声音纷纷...
疫情围城之下,是否老有所依?
3月29日,来自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浦东昌里花园小区老人做核酸检测。摄影/ 蒋爱山 上海是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的超大型城市。根据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统计信息,截至2020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33...
福利院负责人:我每天闭上眼都在想如何让680多名老人更安全
口述 | 乔毅皓 记者 | 王 煜 首发日期:2022年4月5日 26天,这是到今天(4月5日)为止,我们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全封闭的时间。680多名老人和230多名员工至今平平安安,这是最让我欣慰的。老人是新冠疫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养老机...
高校师生,“疫”路同行
疫情防控下,上音全校封闭管理期间,校园里,由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们共同自发组成的小型乐队,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特别的、生动的“阳台”音乐会。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图片提供/ 上海音乐学院IP SHANGHAI上海疫情中,高校封闭时间...
上外保洁员:封闭期间每天都像在“打仗”
口述 | 刘海虹 实习生 | 张燕姿 首发日期:2022年4月12日 今年是我在上外工作的第十八年,也是我住在学校最久的一年。 我叫刘海虹,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园管理服务部保洁组的大组长。3月13日,上外发布封闭管理通知,我和其他十一位同...

广域

读家
热点 A 中国 四川雅安地震北京时间6月1日17点00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7度,东经102.94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17时03分,雅安市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8公里。 截至6月1日19时40...
七日谈
壹 这些枪击案击碎的不仅是所谓的美国梦,还有无数美国人民的心。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美国持续不断的枪击案平均每天夺去110多人的生命。 贰 乌方不会在领土问题上有所让步,但可以就与其相关的问题与俄方开展谈判。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
樱花与核酸
疫情来得真不是时候,正是樱花浪漫又稍纵即逝的春天。今年,妥妥地错过了。 记得那天做核酸,正好下雨,晚上也不能散步了,心情略焦躁。发了个朋友圈,吐槽樱花都开过三次了,疫情仍迟迟不走……结果,南京的一位朋友安慰道:“樱花和核酸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疫情下的民宿公寓
老宋最近遇到了烦心事:他名下的公寓近来收不到房租。 公寓是两年前买的,购买公寓后,经朋友推荐,老宋和一家民宿管理公司签了托管协议。协议约定:老宋按照公司的要求对公寓进行装修,装修完毕后,公寓交公司经营管理。在协议期限内,公司每月向老宋支付房...
“文艺”咖啡
因为胃不好,我不常喝咖啡。偶尔,仿佛中奖似的,喝完没什么大反应。所以,我也不禁咖啡。看到好的咖啡馆或遇到好牌子的咖啡,还是会存着侥幸心理去坐一坐、尝一尝。毕竟,咖啡怡情。 办公室抽屉里备着几包挂耳咖啡。挂耳咖啡兼具速溶咖啡的低价和现磨咖啡的...

观察家

韩美同盟升级下的中韩经济关系
詹小洪 韩中之间也可以进行供应链合作,即通过韩中FTA为稳定供应链制定合作框架。 5月9日,韩国新总统尹锡锐上台,韩美关系骤然升温。20至22日,美国总统拜登就访问了韩国。21日,韩国总统尹锡锐和拜登举行了首脑会谈,首脑联合声明的核心内容为...

漫漫谈

大显“申守”
为了居民的健康安全,为了早日战胜疫情,志愿者和医护“大白”冒着危险日夜奋战。感恩来自全国的“守沪者”! “白”感交集疫情是面镜子,能照出诸多善恶人性,而其中最让人有安全感的“善”也许是我们可爱的“大白”。 “击”不可失汪文斌:面对奥密克戎中...

世界这一周 ·人物

彼得大帝:沙俄之父
彼得大帝画像。 莫斯科黎明的宁静,被克里姆林宫圣母升天大教堂洪亮的钟声冲破了。紧接着,其余教堂和修道院的几百口大钟应声而作,彼此呼应,整日不绝。这等于向人们宣布:皇室添丁进口了。当天是1672年6月9日,新生儿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

专栏

昔日英国富二代的发展路径
孟晖近日得空,我重温了萨克雷的《名利场》。《名利场》发表于1847年,小说的真正主题是刻画19世纪上半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庸俗,但,作者以纵横驰骋的自如笔法展示了该阶级兴旺其中的环境,展示了大英帝国在那一具体历史阶段的特定国情。于是,读者可...
欢呼雀跃的绿豆芽
沈嘉禄 在饭稻羹鱼的江南,蔬菜一年四季是不缺的,即使在青黄不接的当口,老百姓也早有准备,比如咸菜、霉干菜、萝卜干、大头菜、虾卤瓜、榨菜、腐乳等等,都是下饭的大杀器。如果想吃点新鲜的,也可自力更生,比如孵点黄豆芽、绿豆芽和发芽豆——沪方言称作...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苗炜 我知道张爱玲最重要的作品,是1943年到1944年发表在上海的各种杂志上的,她也是在上海遇见了胡兰成。1944年某一天,胡兰成拜访张爱玲,张爱玲当时住在上海静安区常德路195号的公寓,两人见面,谈了五个小时。送别出来的时候,胡兰成说了...
纸上舞台乾坤大
戴敦邦作品《游园》。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昆曲与国画堪称双璧,无不以其形象化、虚拟型与民族性而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也正因此,数百年来这对姐妹艺术始终相伴相依,佳话不断。在其中,当代国画大师戴敦邦先生更具典型代表性,他...
讲述故事,就是阐释生存
《52蓝》[美] 莱斯莉·贾米森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 “我们讲故事,解释自己为何孤独,或是被什么纠缠不清,而这些不复存在的故事可以像我们现今正在经历的一切一样,完整地定义我们。”作家莱斯莉·贾米森这样写道...
逆境中圆梦
青春期的微妙心理具象化为有声世界,同无声世界激烈对撞。 残障人是弱势群体,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中有着不同遭遇,例如在标榜“人权灯塔”的美国,残障人就常常遭受歧视,他们要生存或发展就得付出加倍努力。去年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得人民选择奖的《健听女孩...
相关杂志
  • 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

    2025年09期
    ¥9.00
  •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2025年09期
    ¥7.29
  •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

    2025年04期
    ¥12.00
  • 红旗文稿

    红旗文稿

    2025年08期
    ¥3.00
  • 民生周刊

    民生周刊

    2025年09期
    ¥12.00
  • 南风窗

    南风窗

    2025年10期
    ¥9.00
  •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

    2025年16期
    ¥5.00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2025年03期
    ¥6.00
  • 军嫂

    军嫂

    2025年04期
    ¥6.00
  •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2025年15期
    ¥6.00
  • 世界知识

    世界知识

    2025年06期
    ¥7.29
  • 看世界

    看世界

    2025年10期
    ¥9.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25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新民周刊

杂志价格:¥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新民周刊

杂志价格:¥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