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逃离大厂,职场人的困境与突围

那时,刚加入百度不久的周旭发现这件事有很多问题点,便向领导申请处理这起争端。她东拼西凑地拉出几十万条数据,并手动对质量数据展开多维统计分析。2天后,她揪出了真正的故障原因:供应商的一款硬盘出现了批次问题。

终于,在周旭严谨而翔实的分析报告面前,这家供应商低下了头,承认是其产品的质量问题,并承诺整改完成后赔付1万片硬盘。

如今,周旭将这些年的积累带到了保险经纪行业,展现出浓浓的“技术范”。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她面对每一个服务流程都和以往一样专注、细心,用高效的工作习惯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带给客户一份安心的保障。同时,她也靠自己的专业和踏实,在新赛道证明了自己的能力:2020年,作为新人的她,仅4个月便达成MDRT;2021年,她用3个季度达成COT。“这项据说全行业达成率不足0.01%的标准,我做到了。”周旭平静的话语背后,是收获的欣喜。

尽管已经离开华为,但牛亚芬在这家科技巨头锻炼出的行事风格和工作逻辑,将受用终生。从四川大学硕士毕业后,牛亚芬曾在华为总部任HR。以往的工作中,她习惯将工作的待办项合理拆分,并做好优先级排序,在关键项目表中节节达成。目标与执行管理,是很多大厂人的基本职业素养。

在张雨涵看来,产品经理每天研究的是用户的痛点、爽点与痒点,保险亦需要找到用户的需求,解决他们的担忧,两种工作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现在,她的保险方案讲解保留着“腾讯风”,沟通干净利落、深入浅出,追求精准还原事实,给客户可预期的结果,很少出现传统的销售“技法”——一些可有可无的寒暄,一些真真假假的赞美,一些不知所谓的话术。

崔微静在新媒体平台上都自称“味精”。如今,像她这样从大厂转型而来的经纪人,正如味精这样的提味剂,给保险行业带来了不一样的滋味。

崔微静在滴滴工作时,尤其注意将经验系统化。她曾和同事一起,探索审计自动化、风险监控指标线上化系统,让滴滴在这个议题上走在了当时互联网行业的前列。如今,她带着这份思考进入保险经纪行业,将结构化思考、系统化做事的逻辑复制到保险行业。

成立“冷静保研究所”团队之后,崔微静发现,新人加入团队之初,需要向前辈请教很多问题,这很容易让管理者“信息超载”。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经常重复出现,那能否用智能化的方式,将其变为一个自动问答系统呢?

2021年,崔微静找到一位前同事,请他给团队设计一个智能程序。当新组员遇到问题,可在微信中提问,一些共性的、知识性的问题随时都能得到解答。崔微静和这位程序员给这个系统设定了一个狗的形象,取名“望望”。“望望”的编写并不复杂,但要花大量时间整理知识库,将日常工作的经验系统化,并适应新人学习和培训的场景。这些工作,让崔微静觉得保险经纪行业有很强的延展性,有太多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尝试,能够让她一直保持新鲜感。

有了这个小而美的系统,团队内训的效率大大提高。组员们对“望望”的使用频率越高,“望望”的功能也会不断迭代优化。未来,待“望望”的功能足够完善和稳定之后,在开放包容的明亚,崔微靜还可能把“望望”推广到更广的范围。

这就是崔微静的方法论。做事前,她常问自己一次:这件事能不能形成模板,能不能分解,能不能用软件工具更快处理完?这种在大厂长期训练中固化下来的思维,背后考验的是人对复杂事件深度分析、拆解能力。如此,才能提炼出共同的方法论——做事的逻辑。

如此,身为团队长的她虽事务缠身,却依旧能够头脑清醒、轻松自如地控制和处理一切。

在明亚的引领下,保险经纪人正在变成一个时尚的职业。这是个兼容性很强的职业,它不会将不同背景的人切割成登高等宽的“工业品”,而是让其他行业的成员进入后,依然发挥自己的专长,并用较高学习能力补足知识上的短板,让自己变成“一超多强”的存在。这就像一个企业上市的过程,个体能力经由保险杠杆被空前放大。

戴雪华正是这一效应的代言人。2021年10月,她入职明亚之后,用两个月时间达成COT,1个月时间开出15张百万元级保单,见证了明亚经纪人的“火箭速度”。

2003年,戴雪华来到上海闯荡,进入服贸行业,参与一家海外公司中国供应链基地的建设。后来,戴雪华看到服贸行业的局限性,希望借知识之力谋求转型。

戴雪华坚持了3年,才考进香港大学—复旦大学IMBA项目。在这个课堂,她接触到太多有能力的企业家和专业人才,他们彼此点醒,互相启发,“我的格局和视野一下就打开了,甚至着装和气质都变了!”聊起那段时间的成长,她依然很兴奋。戴雪华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但她清楚,这种性格会让自己受限,必须做出改变。

于是,戴雪华抓住每个机会上台发表观点,勇敢与人沟通、碰撞思想,还当上了项目大使团副主席,活跃在各个社团。在这些刻意练习中,她勇敢走出舒适区,迅速成长。

自律、积极、热心的她,在复旦校园里收获了很多朋友,也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学习结束后,她受邀成为上海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执行副总裁,又在2014年底,加入天弘基金大树财富上海中心任财富经理,正式跨界到金融行业。

加入天弘基金后,戴雪华更显自律、勤奋。她开始疯狂拜访客户、出席行业活动、研究各项产品,每年都能拿到“Top Sale”荣誉。2017年,公司因戴雪华业绩突出,破格提拔其担任天弘基金上海三中心总经理。她终于在金融行业崭露头角,绽放光芒。

2020年,戴雪华女儿即将参加中考,她决定自己停下来,认真陪孩子打完这场重要性不亚于高考的“战役”,也作为一位母亲因事业疏于照顾女儿的补偿。此时,有意转行的戴雪华在朋友圈中发了5 000份调查问卷,请大家给出建议,在创业、公益、保险经纪人3个选项中,她更适合哪个方向。

让她意外的是,有85%的朋友支持她做保险经纪人。一番考察后,戴雪华决定加入“更对脾气”的明亚。当时,有同行以100万元“津贴”为条件邀请戴雪华加入,都没能让她动摇。“我这个年龄,做选择必须慎重,千万不能选错。”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