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剧照,刘亦菲饰演赵盼儿
电视剧《梦华录》的热度值一骑绝尘,“央视六公主”不仅“认证”它为爆款剧,还称刘亦菲为该剧成功关键。
人红是非多。刘亦菲再度爆红的同时,也再次被卷入舆论旋涡,八卦、演技、相貌……虽然对于刘亦菲演技水平有着不同意见,但即使那些否定刘亦菲演技的人,也承认在剧中她和陈晓之间有着“情感流动”,并剪辑出许多视频,以证明刘亦菲不同于过去的清冷感,有了“性张力”。
性张力为何物?这个概念是学者江晓原提出的。他说,张力,指物体受到拉力时内部的相互牵引之力。性张力,则是指在中国人的性心理方面,恰恰存在着與上述绳子内部类似的情形。
也就是说,一方面是欲望,一方面是克制,双方拉锯之下的紧张感,就形成了张力。那么,对于刘亦菲而言,她是怎样从清冷感进化成有了性张力的呢?
有个到哪儿都陪着的妈
刘亦菲,原名刘茜美子,幼时父母离异,10岁随母亲去美国,15岁回国发展。从《金粉世家》《天龙八部》到《仙剑奇侠传》,她出道就一炮而红,成为大家口中的“神仙姐姐”。
除了独树一帜的仙气,刘亦菲在娱乐圈与众不同之处,还因为她的妈妈—刘晓莉。
2006年,在《明星BIGSTAR》节目中,柳岩访问刘亦菲,其中就有不少关于刘晓莉的讨论。比如“妈妈不陪着,还敢不敢来参加节目”等,节目的画外音则介绍说,“任何刘亦菲出现的场合都能看到妈妈的身影”。
在刘亦菲的诸多访谈节目中,确实常有镜头扫过台下妈妈的画面。网上还流传着许多刘亦菲和妈妈的视频,有早期陪在片场的,也有妈妈陪着逛街的。
另一个窥见刘晓莉保护刘亦菲程度的,是早年间某电视节目的播出视频。
2005年,节目组试图去刘亦菲在武汉就读的幼儿园、小学、老家采访,但无论是老师还是邻居,都对节目组避之不及,拒绝接受采访。
原来,刘晓莉曾要求他们不要接受任何采访,最后在她沟通安排下才采访到相关人士,由此可见刘晓莉对刘亦菲保护的细致、严密。
或许是因为女儿出道时年龄太小,刘妈妈太想保护她。刘晓莉曾经说,有些地方刘亦菲不熟悉,所以要陪着。
如今,刘亦菲出道20年了,母亲也陪伴了20年。网络上搜索刘亦菲母亲,其关键词除了众所周知的“美丽”,还有“付出”“牺牲”“放弃梦想”。
这样的母亲不可谓不伟大,但这半生辛劳的背后,是否也会让孩子感受到极大的压力?我们可以从电影《黑天鹅》中看到女儿的心路历程。
影片描绘了一个极端控制、极其关心女儿的母亲。作为一个芭蕾舞演员,她却因意外怀孕而被迫中断职业生涯。她深深爱着女儿尼娜,并将曾经的梦想加诸尼娜身上。
为防止这个破灭又重生的希望再次覆灭,她全方位干涉、控制着尼娜的人生。她帮尼娜穿衣、做饭,随时给尼娜的同事打电话掌握她的行踪,随意进出尼娜的卧室不给她任何隐私空间。
在成功竞选为“天鹅女王”后,尼娜分享喜悦的电话只打给母亲。其他演员三三两两一边聊天一边练舞时,她永远都是孤独一人在角落练习。对她而言,母亲和芭蕾舞便是全世界。
影片中的这种养育模式,我们也很熟悉—不少让子女替自己追逐梦想、对子女有着强烈的控制欲。
可怕的是将这种养育模式极致化。张爱玲的小说《第二炉香》就刻画了这样极致化的养育。
窒息、逃离、愧疚、矛盾、痛苦,最可怕的是,从小就被这样养育的孩子,就像从小被驯化的动物一样,经历过无数次的反抗与失败之后,极易因为习得性无助而放弃反抗与成长。
小说写,母亲在抚养愫细时,控制着每一样会抵达女儿面前的文字材料,任何与性有关的段落都会被剪掉。虽然已达适婚年龄,愫细对性事却一无所知。
新婚之夜,她被丈夫的“需求”吓得衣衫不整、仓皇而逃。被丈夫同事收留过夜时,她欲言又止诉说着丈夫的“变态”行为,结果让丈夫丢掉了工作,甚至失去原本平稳的人生。
愫细被母亲培养成了长不大的纯洁女孩,她是空洞的花瓶,不知爱为何物。
成长与背叛
刘亦菲也感受到了母亲悉心照顾之下的压力。刘晓莉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要(采)访我,她特别不喜欢我老跟着她。”
牺牲型母亲养育下的子女极易感受到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渴望成长与独立,另一方面又对母亲深感愧疚。
母亲牺牲越多、生活圈越小,孩子越易有负罪感、越难分离。
一名B站UP主安揪曾在采访中说,从小母亲对她控制欲极强,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等都是母亲替她做决定。出国留学时她的母亲要陪读,习惯服从的她甚至想剪掉母亲护照,却无法直面母亲表示拒绝。
有一次,面对总是要求安揪回家吃饭、使得她没有空间和同学玩耍的母亲,安揪当面拒绝。看着“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妈妈”,安揪说感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觉得自己“是个坏小孩”。
这就是控制型母亲和女儿之间真实的关系。窒息、逃离、愧疚、矛盾、痛苦,最可怕的是,从小就被这样养育的孩子,就像从小被驯化的动物一样,经历过无数次的反抗与失败之后,极易因为习得性无助而放弃反抗与成长。
但他们仍然有成长和独立的渴望,于是只能将这渴望和动力转化为自我攻击。
《黑天鹅》将女主尼娜的向内攻击,具象化为自残自伤。随着尼娜的成长与母亲的压抑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矛盾愈演愈烈,尼娜背部的抓痕也越来越严重。最终,她“选择”将自己刺伤(或许是刺死),终于“杀死了”母亲的“小女孩”。